策略动态点评:ESG信披新规影响几何?
时间:2024-02-22 00:00:00来自:华泰证券字号:T  T

ESG新规将有效推动披露标准形成,ESG治理与投资或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4.2.8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后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ESG报告的披露要求及披露框架:①披露主体方面,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的成分股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均被强制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2024.2.20,强制披露公司自由流通市值/全A为53%),并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②新规下ESG信息披露框架进一步对齐国际标准,指标设计呈现“披露明确定量要求+顺应中国特色国情”的双重特征。《指引》发布将有效推动披露标准的形成,国内ESG治理与投资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ESG现状:ESG信息可量化程度较低,产品丰富度有限我国最初的ESG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以自愿披露为主,2008年起逐渐进入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阶段(2008.12要求纳入上证公司治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公司披露报告),但与国际ESG相比,①我国内地ESG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引,可量化程度、披露率均较低,2022年A股共有1714家企业发布ESG独立报告(披露率为33.8%),其中仅有583家公司披露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11.5%);②我国ESG主要以监管部门引导为主,ESG投资主要围绕绿色普惠金融(绿色信贷)展开,而国际主要以市场驱动为主,形成了以资管为主流的ESG投资交易生态。

ESG披露:采取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结合的监管方式《指引》进一步明确了ESG报告的披露要求:①披露主体采取了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结合的方式,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的成分股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均被强制要求披露,截至2024.2.20,强制披露公司的自由流通市值/全A为53%,主要集中在银行/食饮/非银中,虽然当前强制披露范围内企业披露率已较高,仅有73家企业未披露ESG报告,但部分强制化定量指标如碳排放披露率仅为60%;②从披露时间来看,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ESG报告应与年报同步披露,并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正式监管要求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的ESG报告。

ESG议题:披露框架与国际接轨,顺应中国特色国情《指引》对ESG信息披露的框架与ISSB四支柱体系一致,重要性原则采用双重实质性,对齐GRI标准,指标设计则顺应了中国特色国情:①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弱化了对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的要求,额外要求披露CCER的登记与交易情况等;②社会责任披露框架中的中国特色含量较高,新增了乡村振兴、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等议题;③公司治理端则与国际框架基本一致。除此之外,《指引》对环境披露中的定量要求进一步明确:①范围1和2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目标、减排量等需定量披露;②对循环经济、能源耗用、水资源使用均有明确定量指标要求。

ESG影响:国内ESG治理与投资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ESG报告呈现“披露不均+形式多样”的特征,2022年披露企业多集中在大盘(市值>1000亿披露率为97.7%)、央国企(披露率为59.7%)中,且包含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多种形式。《指引》规定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统一载体,有效提升报告信息质量,以港交所为鉴,2019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生效后,2022年企业披露率提升至95%,其中恒指成分股100%披露碳排放数据;此外,我国ESG投资仍在起步阶段,中国占全球ESG基金管理规模比重不足2%,加入UNPRI的机构仅为140家,随着《指引》的发布,ESG投资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风险提示:ESG发展不及预期;ESG投资政策变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