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餐】国务院国资委: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中汽协:1月汽车销量243.9万辆同比增长47.9%;深圳发布优化住房限购政策:本地户籍取消落户年限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年限要求;阿里巴巴:第三财季营收2603.5亿元将股票回购计划规模扩大250亿美元;美股高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一、宏观
【国务院】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切实扛起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责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上海市】上海市召开2024年商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23年,上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万亿元,增长12.6%,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商品销售总额16.38万亿元。全市货物进出口4.21万亿元,增长0.7%,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各省市首位;口岸贸易总额10.66万亿元,增长2.8%。实际使用外资240.87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超过200亿美元。
二、股市
【股票市场】近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司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会议强调,上市公司要切实承担起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积极维护市场稳定。近期多部门持续发声,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举措,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态度愈发坚决、步伐更加坚定。目前,沪市优质蓝筹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从2023年业绩预告来看,沪市主板业绩预喜公司数量超300家,亏损、预减等尾部公司家数、占比均出现下降,经营稳中向好态势明显。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回购增持内在动力增强,仅2月以来,就有超70家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回购计划,新增金额上限约135亿元;约45家新增增持计划,新增金额上限超40亿元。
三、行业
【钢铁】中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218.24万吨、生铁1957.85万吨、钢材2164.31万吨。其中,粗钢日产201.66万吨,环比下降3.69%,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48%;生铁日产177.99万吨,环比下降6.00%,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61%;钢材日产196.76万吨,环比下降2.90%,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2%。
【汽车】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22.7%,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
【房地产】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一、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2套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1套住房;取消落户年限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年限要求。二、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能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四、公司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布财报显示,2024财年Q3营收2603.5亿元,预估2612.5亿元,上年同期为2477.6亿元。净利润为107.17亿元,同比下滑7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79.51亿元,同比下滑4%(阿里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为2024财年)。阿里巴巴将股票回购计划规模扩大250亿美元,回购总规模增至650亿美元,回购有效期将延长至2027年3月底。
【阿特斯】阿特斯公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瞿晓铧提议以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
五、商品
【原油】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涨。WTI3月原油期货收涨0.55美元,涨幅0.75%,报73.86美元/桶。布伦特4月原油期货收涨0.62美元,涨幅0.79%,报79.21美元/桶。
【黄金】COMEX4月黄金期货结算价收涨不足0.01%,报2051.7美元/盎司。
【期货夜盘】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互有涨跌。铁矿石、玻璃等涨逾1%,苯乙烯、焦炭等小幅上涨;豆二、菜粕跌逾1%,烧碱、豆油等小幅下跌。
【天然气期货】由于异常温和的冬季天气削弱了需求,美国天然气期货接近11个月来首次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美元以下。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近月合约结算价首次跌破2美元大关,也凸显出过去一年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的惨烈下跌。
六、债券
【国债】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三批项目清单,共涉及项目2800多个,安排国债资金近2000亿元,主要包括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甘肃、青海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第三批项目下达后,2023年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