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 今年财政如何发力
时间:2024-02-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最新的“国家账本”公布。2月1日,财政部公开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1.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7.5万亿元,同比增长5.4%。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财政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预计2024年财政收入将继续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也跟上一年低基数有关。而地方财政依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土地出让收入”)在2022年大幅下滑之后,2023年继续同比下降13.2%,影响了地方可用财力。2024年考虑到经济增长承压、结构性减税降费、相对较高基数等,绝大多数省份下调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值。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2023年财政政策总体落实“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收入有限增长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证了一定的支出强度推动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风险等,紧平衡态势有所加剧。

去年财政账本全扫描,有喜有忧

跟2023年年初预算相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规模基本符合预期,略微小于预期值。

王东伟表示,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和非税收入组成,其中税收是大头,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根据财政部数据,去年21.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约18.1万亿元,同比增长8.7%。税收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约为83.6%。税收收入增速也高于经济增速(5.2%)。非税收入约3.6万亿元,同比下降3.7%。

罗志恒表示,去年税收收入增速超过非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有所优化,税收收入占比较2022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但仍略低于2020年和2021年。

从主要税种来看,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逼近7万亿元,同比增长42%。这主要跟2022年实施超2万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基数较低有关。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约4.1万亿元,同比下降5.9%。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这主要与企业利润总体下降、减税等因素有关。

由于去年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等,叠加居民收入增长承压,使得去年个税收入出现下降。2023年个人所得税约1.5万亿元,同比下降1%。

另外,去年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关税等收入也有所下滑。备受股民关注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34.7%。“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下降,主要与股市表现不佳、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降有关。”冯琳说。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认为,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进出口税收、涉及土地和房地产税收等表现不景气,反映出整个经济尚在修复期。

相比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符合预期,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却明显低于预期,而这主要是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7.1万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约5.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

冯琳表示,房地产市场未能如期回暖,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在2022年大幅收缩基础上仍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尽管去年9月份以来,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敛,但冯琳认为,主要原因是低基数效应。同时,多个城市取消土地限价等政策对土地市场景气度也起到一定托举作用。但目前土地市场热度并未普遍回温,非核心地块多底价成交,加之房地产销售端仍承压,尚难以断言土地市场已经形成趋势性拐点,仍需重点关注后续稳地产政策能否有效提振需求和投资。

由于大规模退税减税使得2022年财政收入基数较低,也相应推高了2023年收入增速。罗志恒表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但2022年和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4%;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的两年平均增速为-2.2%,这反映了经济增长承压背景下,税基扩张缓慢、财政收入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

而为了稳经济,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保持5.4%的增长,社保和就业、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罗志恒表示,去年财政支出保持了一定强度,支出结构持续优化、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为5.7%;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两年平均增速为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三大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37.7%,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今年财政适度加力,收入预计有所放缓

中央要求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经济增长承压下,市场比较关注今年财政如何适度加力。

王东伟解释,所谓适度加力,主要是四点:一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今年将用好相关国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