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餐】央行上海总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管融券T+0策略面临转向;2023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比为4.86%;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1-28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70.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4%;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2.23%。
一、宏观
【央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部署2024年货币信贷工作。会议对2024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上海实际,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实现信贷均衡投放。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平滑信贷投放月度波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三是优化信贷供给结构。聚焦“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四是盘活被低效占用的资源,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闲置、低效存量资金的作用,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五是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落实好“金融16条”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各项政策。六是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成效。增强LPR对实际贷款利率的指导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净息差,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可持续性,提振消费和投资意愿。
二、股市
【证监会】近日,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重磅政策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有利于加强资本市场逆周期调节,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秩序。一些参与融券业务的机构受到较大影响,量化行业也受到冲击,其中高频多空策略和融券T+0策略产品受限最为明显。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对于量化行业整体影响并不大,涉及的策略占比极低,多数大型量化私募主要以股指期货作为对冲工具。在新的监管政策引导下,原本使用融券进行对冲的多空策略管理人,会倾向于转用其他对冲工具。同时,机构可能会增加对市场中性策略和股指期货对冲的需求,以减少对融券T+0策略的依赖。
三、行业
【汽车】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1-28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70.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4%,较上月同期下降1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0.8万辆,同比增长64%;1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57.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2%,较上月同期下降28%,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57.7万辆,同比增长52%。
【电力】中国核能行业协会1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7031.3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3年1-12月全国共有2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2023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9092.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2023年1-12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8%;累计上网电量为4067.09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4.05%。
【房地产】“购买新房、二手房不做购房资格审核,新房限售政策仍为两年。”1月30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对外表示。同日,苏州市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对外表示,自即日起,不再审查购房套数,也不看购房资格。1月31日上午11时,诸葛找房网站显示,苏州市24小时内有1245套房源降价,107套房源涨价。同一时间,姑苏区有48798套有效二手房源,24小时内158套房源降价,24套房源涨价,降价金额多为数万元、十余万元,有三套高总价房源大幅度降价,分别降价170万元、92万元和70万元。
四、公司
【大族激光】大族激光公告,公司拟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深圳市大族封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族封测”)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通威股份】通威股份公告,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自本次增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增持本公司股份不低于10亿元,不超过20亿元。
【惠城环保】惠城环保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1.36亿元-1.56亿元,同比增长5398.06%-6206.60%。报告期内,新项目产能释放,使得公司2023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注:Q3净利5023.27万元,据此计算,Q4预计净利0-0.2亿元,环比下降60%-100%。
【温氏股份】温氏股份公告,预计2023年净亏损60亿元-6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8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毛猪销售均价14.81元/公斤,同比下降22.26%。公司不断加强基础生产管理,生产成绩持续向好,但由于生猪销售价格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出现深度亏损。注:Q3净利1.59亿元,据此计算,Q4预计净亏损14.7亿元-19.7亿元。
五、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