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金融数据平稳收官,全年贷款同比多增超万亿元。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根据记者梳理,最新的金融数据主要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广义货币(M2)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去年12月末,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去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12月份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全年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1万亿元,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去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2月新增贷款1.17万亿元,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的情况,这个增量属于较高水平。
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5%,M2同比增长9.7%,这些金融指标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速。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殊为不易。
去年12月贷款增加继续超万亿元
去年12月贷款增加继续超万亿元,基本符合业内普遍预期。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
12月贷款新增量较上年同期略有少增,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与2021年(1.13万亿元)、2020年(1.26万亿元)和2019年(1.14万亿元)的同期增量大致相当。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2022年12月,为应对疫情度峰,金融系统主动加大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导致基数较高。“如果还原地方化债、不良处置等因素,信贷支持力度更大。前期发行了1万多亿元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后,部分地方置换存量贷款,加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程中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的体量也不低,贷款保持当前增长势头、投放力度仍属不低。”
分部门看,2023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2023年,居民部门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7000亿元、少增2000亿元。12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多增872亿元,说明居民消费继续回暖。从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交易与11月份相比有所转暖,同比增速出现放缓收窄,意味着居民购房动力有所提升。
从记者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4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上述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虽然减少了,但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另外,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贷款平稳增长。
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波动”等要求后,2024年信贷“开门红”受关注度有所降温。
“央行多次释放信号要加强信贷均衡投放,2023年四季度贷款波动明显收敛。”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加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从数据情况来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支持逐步强化。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初步显现。加强民企金融服务是央行过去一年的重头戏,除了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一视同仁”理念,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在2023年11月联合下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即金融支持民企“25条”),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支持民企的顶层设计,25条具体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记者获悉,2023年1~11月,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增加3.8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支持民企“25条”是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的贯彻落实,也是对“31条”中“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的细化和深化。
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专题研究工作举措,推动银企供需对接。
在系列政策的引导带动下,银行机构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接洽力度和合作意愿得到明显提升,专门出台专精特新企业纯信用线上产品,不需要抵押物和担保,对于轻资产运营企业更友好。
“除了民企贷款占比、首贷加强等典型信贷支持外,票据、债券等多维一体的公开交易市场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薛军表示。
早在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围绕民营企业融资推出了“三支箭”政策组合,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为“第二支箭”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