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与借鉴:五轮市场底部如何走出?
时间:2023-12-28 00:00:00来自:兴业证券字号:T  T

投资要点

一、2005年:通胀压力与政策收紧拉锯中,市场终见底。随着2005年3月中旬央行降准、4月底股权分置改革落地、5月底IPO暂停确认“政策底”后,2005年6月6日最终见底。此后,在“721汇改”加速政策转向宽松+“股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数据改善等利好支撑下,市场风险偏好逐步迎来系统性的修复,A股迄今为止指数涨幅最高的牛市随之开启。

二、2008年:四万亿“大放水”带动市场反转。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为稳定国内经济形势,政策开始逐步转向,与此同时各项“救市”措施也密集加码,“政策底”得到确认。然而,此时尽管政策已经放松,但经济仍在恶化,同时海外经济萧条和美股持续暴跌也使市场缺乏信心。市场继续在纠结中磨底。直到2008年11月,中国“四万亿”+美国QE1夯实“市场底”,全球开启“大放水”模式,催化A股见底反弹。

三、2012年:年底政策+经济超预期共振催化,确认市场底。2011年底开始,为应对经济下行,政策逐渐转向宽松。但此时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且整体来看这一阶段政策宽松力度相对有限,导致市场仍在继续调整。直到2012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经济、金融数据超预期,A股市场也由此走出一波权重股和价值股引领、大小盘共振的指数躁动。

四、2016年:海内外政策共振,夯实市场底部。随着2016年初监管层继续维稳救市、加码政策宽松,以及金融、地产数据超预期,叠加美联储边际转鸽、美股企稳,市场终于见底。此后,2016-2017年,海内外基本面共振,叠加供给侧改革,催化出一轮蓝筹白马的“慢牛”行情。

五、2019年:海内外政策宽松共振+贸易摩擦缓和,催化A股触底反弹。

2019年,美联储连续释放鸽派表态,同时各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有韧性、缓解衰退担忧,美股引领全球市场共振修复。同时,国内政策宽松加速落地,经济预期和市场信心快速回暖。A股也由此迎来显著的修复。

六、总结与借鉴

1、历次市场底部,都大致沿着“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的路径演绎:1)第一阶段:政策收紧+经济下行,估值回调主导市场下行;2)第二阶段:政策逐渐转向+经济仍在下行,市场继续下跌并最终触底;3)第三阶段:政策宽松+经济边际企稳,市场在经历最后的纠结、犹豫之后,逐步走出底部并开启反弹。4)第四阶段:政策宽松+经济回暖,指数趋势性上行。

2、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往往会经历一段纠结难熬的预期扭转过程。

3、近年来随着外资占比的提升,海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走势,越来越成为影响A股能否走出底部的重要因素之一。

4、风格层面,若政策系统性放松、经济强势复苏,或风险偏好系统性修复,则市场大多迎来全面性的上涨,如2005年、2008年。而当政策宽松但力度相对有限,或经济温和复苏时,则市场更多表现为优质龙头引领的指数修复行情,如2012年、2016年和2019年。行业层面,业绩成为市场底部修复期间的重要线索,景气占优的方向有更大概率领跑市场。

5、对于本轮市场,我们观察到:1)首先,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稳增长政策已在持续落地,近期政策端发力更有所提速,降准降息、一揽子化债、地产放松等进一步的政策宽松举措已经在逐步落地,“政策底”已然确认。2)中国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往后看,2024年新旧动能切换达到阶段性平衡,旧动能对经济的冲击减弱,而新动能的活力上升,叠加价格回升拉动名义GDP加速,中国经济将有望继续企稳修复,中国股市盈利弹性恢复的机会将再次回归。3)此外,海外方面,2024年美联储确定性转向宽松,美债利率回落、汇率压力缓解之下,全球风险偏好均有望修复。因此,展望2024年,海外放松带来全球风险偏好改善,同时国内经济进一步温和复苏、盈利周期上行,优质龙头资产有望引领市场修复。

风险提示:关注经济数据波动,政策超预期收紧,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等。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