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金融强国建设 提升我国金融体系国际影响力
时间:2023-12-14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主持:

马慜

圆桌嘉宾: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发展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金融业规模较大,但与金融强国仍有距离,因此无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全面推进包括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在内的强国建设,均对金融提出更高要求;从国际看,金融强国建设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步,也是维护金融安全、应对大国博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除了传统的金融体系规模等指标,还着眼于金融服务的效率、货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话语权等方面。这对于我国金融业在提升服务效率、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是中央层面首度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目标,锚定了未来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主要方向。

近日,上海证券报邀请了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围绕“建设金融强国”进行探讨,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锚定金融强国建设提高中国金融全球竞争力

上海证券报:如何理解“建设金融强国”这一全新目标?目标的提出主要基于哪些现实考虑?

宗良: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意义重大。纵观世界历史,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通常伴随着金融的繁荣和由大转强,金融强国是经济强国在金融领域的延伸。

首先,金融强国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金融“大而不强”,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金融总量问题,金融结构不均衡、金融供给质效不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其次,金融强国建设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我国金融体系全球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银行业在全球化经营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货币国际化、全球金融治理参与能力建设等方面任重道远。

鲁政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体系规模明显扩大、金融产品持续完善。然而,我国金融体系规模不断上升,但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距离金融强国仍有一定距离。

推动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不仅有助于实现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目标,更好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能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提升国家竞争力。

温彬:我国金融体系伴随经济规模而不断扩张,已经初步具备“大”的基础,银行业资产规模升至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

但是金融体系“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国内看,主要表现为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均衡、金融市场机制不够成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提高、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从国际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不匹配。

可以说,无论从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来看,都需要金融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建设金融强国”作为目标,通过构筑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熊园: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发展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金融业规模较大,但与金融强国仍有距离,因此无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全面推进包括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在内的强国建设,均对金融提出更高要求;从国际看,金融强国建设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步,也是维护金融安全、应对大国博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证券报:“金融强国”之“强”,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国金融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宗良:金融强国建设是有效支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强国一般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金融能够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对实体经济提供更加高效适配的资金支持,这是金融强国的核心要义;二是金融要有很强的调控和监管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危机冲击并能实现金融体系的快速修复,这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三是金融市场发育成熟和金融机构多样化,确保其能够提供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供给,这是金融强国的微观基础;四是金融体系的全球竞争力、国际规则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要强,具备较强的应对国际制裁等风险的能力,这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我国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旨在打造能与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鲁政委:从境内外来看,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世界银行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都对各国的金融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设计了相应的测度指标,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