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批量下场做VC超70万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时间:2023-12-0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中国高校正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创业投资(VC)成了当下重要“抓手”。

短短5个月,先后有3家国内知名高校发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近两成。2022年,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专利达2.9万次,比2020年增长60.2%。

业内人士认为,在科技强国建设中,高校发挥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许多高校都有大量科技成果亟待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而设立基金能联合产业、资本等多方力量,合力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

高校VC相继涌现

呈现五大特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生产力,这一次,中国高校选择亲自下场。

12月3日,“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首期规模达10亿元。这是复旦大学启动的首只母基金,以有限合伙人(LP)的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就通过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设立了复创投资,而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是珠海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在2018年10月共同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就是说,复旦大学早就以普通合伙人(GP)的身份下场投资。天眼查信息显示,复创投资了包括珠海镓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康景生物、邦鼓思电子、英彼森半导体等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投资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

无独有偶,今年10月,天津大学在128岁生日之际,设立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一期规模5亿元,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此外,今年7月,规模为1亿元的上海交大未来小苗基金正式发起,专注投资上海交大系科创企业项目。据悉,作为牵头方之一的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已与红杉资本等7只基金展开合作,投资了10余个来自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校友创业企业。

时间再往前推,今年2月,由深圳市南科大分享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募集设立的“南科梧桐天使基金”正式启动运营,该基金穿透背后的实控人为南方科技大学。在此之前,南科大就曾与深投控联合设立过深投控南科天使基金。

上述只是今年以来国内高校设立VC基金的典型代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在内的十多家知名高校或985/211院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校VC的“鼻祖”,清华大学早在2000年就涉足创业投资领域,至今20多年来,包括荷塘创投(原启迪创投)、水木创投、清控银杏创投、华控基金等多家“清华系”创投机构陆续出现,并活跃在一级投资市场中。

记者梳理发现,高校涉足股权投资总体上有五个特点:第一,资金多来源于校友捐赠基金,部分获得地方政府、产业公司的资金支持;第二,基金规模较小,多为10亿元以下;第三,多以LP身份设立母基金参与投资;第四,投资目的均为支持校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第五,投资方向多围绕学校的优势科研领域。

五大因素驱动

“近水楼台”有优势

为何高校前赴后继做VC?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高校VC都成立于2017年后,至今几乎每年都有高校VC诞生。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分析,可归纳为五大原因:一是产业环境变迁,2017年前后,中国正处于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的转型拐点,随着一系列鼓励科创成果转化的宏观政策和配套文件出台,作为创新源头的高校也开始不断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二是寻找源头创新,近两三年,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高校教授开始受到资本追捧,越来越多教授开始从象牙塔出走创业;三是政策鼓励“投早投小”,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下,市场化VC开始将投资前移,加大力度投向早期科创企业;四是“极早期”创新仍需大力支持,由于高校科创项目多为极早期创新,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高,属于市场“失灵”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更需要政府引导或是高校自己去扶持;五是地方政府推动,部分地方专项引导基金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基金,比如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就是与北京科创基金共同筹建成立。

一方面,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机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资金投资渠道变少,股权投资越发受到关注。“以前高校的基金推进一级市场投资是有压力的,审批流程长、涉及问题多,但在大环境影响下,高校捐赠基金心态更开放、更加积极主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东方合伙人肖珂表示。

由清华校友创办,专注于投资清华背景创业项目的水木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唐劲草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这几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围绕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做相关投资服务,是各大高校设立基金的初心和主要目标。在他看来,高校自身掌握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也更熟悉创始团队,无论做GP还是LP,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深谙高校科研实力、手握高校创新资源,无疑是高校入局VC投资的最大“底气”。复旦科创母基金(筹)负责人孙彭军表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