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制造业升级投入相对集中于提升生产率(流程升级),对产品附值的能力(产品升级)还需持续提升1、产业升级的本质在于提升单位收益率。以Gereffi和Humphrey等为代表的学者进一步地将产业升级分成四个形式:
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式升级。产业升级形式的选择被分为两种类别,供给驱动型(交易成本高)和需求驱动型(需求相对控制力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求驱动型产业更容易实现升级;供给驱动型产业往往采用流程、产品和功能升级并行的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较难推进。
2、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从提升生产效率到增加单位价值量(促进价值的外溢)。我们的测算显示,中国的产业升级仍在加速推进中,从提升生产效率(流程升级)向增强国内附值能力(产品升级)过渡。
(1)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流程升级相对占据主导(资源投入集中于提升广义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规模等方面);美国的产业升级主要以产品升级为主(资源投入主要集中于提升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我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偏下游位置,出口增加值中来自于国内生产的部分相对较少,持续提升国内对产品附加价值的能力或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2)从行业层面看,部分行业已经显现出由流程升级向产品升级过渡的趋势(如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和汽车等);部分行业的产品升级速度进一步提升(如机械制造业、化学燃料及制品、电气及电子制造等);医药生物、国防机械等供给驱动型产业的功能升级速度明显较快。
二、中国产业升级新阶段,三类产业升级中的方向与机遇1、需求驱动型产业由规模优势与结构转型助推,巩固产品升级基础、探索跨产业链升级或是重要方向。把握两条主线:大单品(提升产品力构成产业升级持续性动能之一)、新业态(引领式探索跨产业升级)。
2、供给驱动型产业更多由政策指引助推,提升功能升级的可持续性或为关键。以两条主线提升功能升级的可持续性:小赛道和定制化突破(探索专精特新“换道”创新机遇);通用技术和基础材料(国产替代提升本土企业“被试用”机遇)。
3、供需缺口型产业由需求扩容打开新增长空间,三种升级形式的交织配合或进一步加强。需求扩张两大动力:出海带路国家(资本扩张再推进流程升级)、绿色转型(扩充部分领域需求,功能升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