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绿色金融发展年度报告:绿色金融正当时 迈向大扩容时代
时间:2023-08-30 00:00:00来自:申万宏源研究字号:T  T

核心内容摘要:

2022年发展绿色金融已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市场发展呈现六大变化。一是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演进,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工具标准加快出台,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绿色业务指引稳步推出。二是碳市场整体呈现量跌价升态势,存在较强的履约驱动特征。相较2021年,全国碳市场碳交易量波峰有所萎缩,碳价相对平稳且具有韧性;地方碳市场整体交易量下降,大部分试点碳市场碳价走势向全国碳市场靠拢,呈现明显价格收敛现象。三是绿色金融产品量质齐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均保持大规模、高增速,绿色保险、绿色基金更多聚焦产品创新,碳中和指数工具加速引导资金流向具有降碳潜力的领域。四是金融机构加速布局绿色金融,呈现出银行机构“抢滩”绿色业务市场、非银机构寻找绿色业务交汇点的良好发展局面。其中,银行机构在绿色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以绿色信贷为例,国有大行具有规模比较优势,股份制银行在“量质均衡”中寻找差异化赛道,部分城农商行业务增速远超100%。五是各地政府积极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2年重庆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其“边申报边改革”

的重要经验也成为地方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趋势。六是能源危机下国际绿色金融承压明显,欧盟碳市场的碳价持续震荡、投资者对ESG领域的投资热情有所消退。面对严峻的气候治理挑战,欧美各国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振气候治理雄心。

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基于传统金融体系加速发展绿色金融,在原有的金融要素中考虑“绿色”“环境”等因素,缓解绿色投融资不足难题,并通过投资绿色优质资产管理市场风险,有效降低“绿天鹅”事件的发生频率,成为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加速推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已逐渐实现“规模赶超”,但绿色金融发展仍然呈现政策为主、市场为辅的发展格局,绿色金融市场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给予绿色定价,通过市场价格引导来推动企业、产业及社会整体实现绿色转型。

2023年绿色金融市场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气候金融、转型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内涵深化,缩窄境内外绿色金融的“南北差异”及“贫富差距”。二是信息披露将成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的重点,重点关注发债企业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三是碳市场运行延伸全面“扩容”主旋律,行业扩容、机构扩容、机制扩容成为未来重点方向。四是绿色债券溢价逐步凸显,有助于绿色领域形成融资比较优势,其中,主体信用评级AAA级的绿色债券相较整体具有较大的绿色溢价。五是绿色信贷仍是绿色金融主导服务产品,央行先后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将进一步强化绿色信贷规模优势。六是绿色金融产品呈现多元化态势,“碳减排挂钩”绿色交通贷款等“首单”“首例”绿色金融产品迭出。七是绿色金融服务领域下沉至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并与数字、技术要素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八是绿色金融或将成为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房地产资金压力的新抓手,有助于提升金融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九是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双向合作加深,境外资金对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配置有所增加,我国加速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拓展绿色金融合作。十是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全球经贸零碳化,将冲击我国出口贸易及产业竞争力,并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风险提示:绿色金融制度推进不及预期,欧盟碳关税进程超预期,能源价格及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