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6月,CPI同比上涨0%,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5.4%,降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基本观点:6月CPI同比小幅回落至0%,主要原因是当月猪肉和成品油价格下跌,抵消了菜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带动整体CPI涨幅回落,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整体走势稳中偏弱。6月CPI涨幅降至0%,背后是在市场供给充分的同时,消费修复力度整体较为温和。这意味着当前政策面具备加大促消费力度的条件,迫切性也较强。
6月PPI同比跌幅进一步走扩。这一方面源于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景下,原油等国际定价大宗商品价格承压运行,加之基数走高,同比跌幅明显扩大,具有一定的输入型通缩特征;另一方面,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探,钢材价格反弹幅度尚有限且同比仍下跌,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比跌幅整体上亦有所扩大。背后是国内工业品消费需求较为疲弱,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较大。
展望未来,三季度CPI同比有可能短暂进入负增长区间,但通缩风险可控。下半年促消费政策加码前景下,核心CPI有望稳中有升,四季度整体CPI同比也将恢复正增长。PPI方面,综合下半年经济修复态势、上半基数变化,我们估计6月很可能就是本轮工业品价格通缩的底部,7月起PPI同比跌幅将持续收敛(预计7月同比在-4.4%左右,跌幅较6月收敛约1.0个百分点),四季度有望转正。
具体来看:
一、6月CPI同比小幅回落至持平,主要原因是当月猪肉和成品油价格下跌,抵消了菜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带动整体CPI涨幅回落,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整体走势稳中偏弱。6月CPI涨幅降至0%,背后是在市场供给充分的同时,消费修复力度整体较为温和。这意味着当前政策面具备加大促消费力度的条件,迫切性也较强。
6月CPI同比持平,涨幅较上月低位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明显的低通胀状态,已处于通缩边缘。6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近期南方猪病多发,促使出栏加快,这抵消了生猪产能调整的影响,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推动6月猪肉价格低位下行,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至-7.2%。与此同时,近期国际油价稳中有降,6月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6月14日和29日成品油价格分别下调、上调各1次,后者对当月价格影响较小),叠加上年同期俄乌冲突爆发后价格基数走高,当月汽油、柴油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带动6月交通工具燃料价格同比下降17.6%,降幅较上月扩大6.5个百分点。由此,6月“猪油共振”下行,抵消了当月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价格较快上涨、菜价同比涨幅由负转正,以及“汽车价格战”缓和带来的影响,带动整体CPI同比走低。
其次,受当前市场供应充分、消费需求温和,以及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走高等影响,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反映根本物价水平的核心CPI环比下降0.1%,同比涨幅也回落0.2个百分点至0.4%,创逾2年以来新低。这意味着当前具备加大促消费力度的条件,迫切性也较强。
整体上看,6月CPI同比进一步降至通缩边缘,物价低迷走势明显,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此前疫情期间宏观政策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货币因素不支持物价高涨。这是当前国内外通胀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根本原因。其次,疫情期间我国产能未受到明显冲击,现阶段各类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最后,疫情三年,居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当前居民消费心理偏于谨慎,储蓄意愿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
物价是供需平衡的结果,在供给端较为稳定的背景下,CPI、特别是核心CPI接近通缩边缘,表明当前消费反弹力度较为疲弱。最新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9.3%,其中5月当月同比增速高达12.7%,与去年四季度疫情冲击下的同比下降2.7%相比明显提速。但这主要源于上年同期疫情高峰带来的低基数影响。扣除低基数效应,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年平均增速为3.8%,其中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年平均增速为3.5%,都不及疫情前8.0%-9.0%的常态增长水平的一半。我们判断,受上年基数抬高影响,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降至4.0%左右,实际增长水平将继续处于偏低状态。
展望未来,三季度CPI同比有可能短暂进入负增长区间,但通缩风险可控。在各类商品价格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景下,主要受上年猪肉价格基数大幅抬高影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有可能显著扩大,对整体CPI走势影响明显,其中,7月CPI同比有可能进入负值区间,估计在-0.3%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下半年CPI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我们预计,三季度促消费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居民消费修复势头趋于加快,核心CPI同比会稳中有升;进入四季度,伴随高基数效应退去,整体CPI同比也将稳定恢复正增长,年底CPI同比仍有望达到2.0%左右的常态水平。历史数据也显示,在经济回升向上阶段出现持续通缩的风险不大。
二、6月PPI同比跌幅进一步走扩。这一方面源于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景下,原油等国际定价大宗商品价格承压运行,加之基数走高,同比跌幅明显扩大,具有一定的输入型通缩特征;另一方面,国内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