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评估认证"看门人"助推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
时间:2023-07-10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主持:

马慜

圆桌嘉宾: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卫涛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景允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

绿色债券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国内共发行绿债3784亿元,存量规模达1.7万亿元,居全球前列。同时,绿债交投活跃,全市场绿债参与交投754只、规模5800亿元,市场积极性持续提升。

2022年9月,绿色标准委员会发布市场化评议结果。18家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评估认证机构获注册,可对境内发行的绿色债券开展“绿色认证”,对推动绿债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绿色债券市场“看门人”作用?上海证券报邀请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卫涛、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景允、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等评估认证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评估认证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防止“漂绿”“洗绿”现象发生

上海证券报: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发行人和市场对绿色债券的认知度如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评估认证机构的注册成立,对于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高卫涛: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目前发行人和市场对于绿色债券的认知度较高,绿色债券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级市场来看,近两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扩容,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前两年的总和;从二级市场来看,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评估认证机构的注册成立,能够督促市场形成一批独立、专业、有市场声誉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充分发挥绿色债券市场的自律管理机制作用,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对绿色债券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刘景允: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发行人和市场对绿色债券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参与发行主体逐年增多,发行人结构总体也呈现出均衡而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同一发行人重复发行绿色债券的次数明显增多。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评估认证机构的注册成立,对于推动绿色债券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评估认证机构通过对绿色债券的评估和认证,可以确保绿色债券的发行符合绿色债券标准要求,防止“漂绿”“洗绿”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对评估认证机构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于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机构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李菁: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本外币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余额均居全球前列,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正在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进行市场化评议,是对国内现有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一次全方面比选,通过多元化引入参与评议机构,多维度量化评估认证机构业务能力,有效提高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质量及公信力,进一步加强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自律管理,有利于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您所在的评估认证机构建立了怎样的评估认证方法?如何看待当前评估认证市场的竞争格局?在机构准入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高卫涛:2016年8月2日,中诚信推出我国评级行业首个绿色债券系统性评估方法《中诚信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并于2021年1月1日对上述方法进行修订。中诚信绿色债券评估是评价绿色债券在募集资金投向、使用及配置于绿色项目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实现既定环境目标的可能性,旨在通过出具独立的评估结果,协助投资者进行绿色债券投资活动。

目前,通过绿标委审议的18家机构可开展绿色债券评估业务,其中排名靠前的11家可独立执业。目前评估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两位的机构约占八成的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评估机构的注册名单是动态调整的,有利于绿评机构保持良性竞争,激励各机构提高专业度,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机构准入制度建设方面,建议未来可将评估机构开展境外业务纳入评分体系,鼓励评估机构拓展境外业务,为境外发行主体或境内发行主体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提供评估认证、咨询服务等,促进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与境外接轨。

刘景允:联合赤道以《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及自主开发的《联合赤道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方法体系》等规范进行具体认证工作,从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四项核心要素评估绿色债券的综合表现,对绿色债券进行评估认证。

当前,评估认证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专业和口碑是生存的关键,围绕绿色金融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联合赤道绿色金融业务重点围绕三大市场方向深耕,分别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征信市场。

在资本市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