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阵阵鼓声,一条条龙舟在水面上相互竞逐、破浪前行。小麦肤色的龙舟队员们整齐划一地跟着鼓手节拍,激情挥桨,劈波斩浪,岸上观众人潮汹涌,为参赛队伍摇旗呐喊。”这是各地龙舟比赛的盛大场面。
岭南作为有着浓厚赛龙舟文化基础的重地,也自然不会错过这场盛大的节日赛事。
“且看弯道赛龙舟,桨声灯影浪悠悠”。6月23日,佛山南海叠滘举办了极具特色的龙船漂移赛。“叠滘弯道赛龙舟”是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龙船漂移赛中,满载三四十人、全长25米的龙舟不仅能直线加速,还能在狭窄河道上飞快通过急弯,上演水上漂移。最终庆云队凭借着极高的配合度和行云流水般的运作速度拔得头筹,成为了今年的“龙王”。
而在一星期前,等待了三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终于在6月17日盛大开幕。断断续续的“龙舟雨”丝毫无法阻挡人们的观赛热情。作为岭南文化特色的“龙舟”吸引了大量游客,许多游客表示:“龙舟好精神、好靓啊!这气氛简直像过春节啊!欢腾得很!赛场的服务、建设也很棒!”
各村的保障工作非常到位,早早备下“龙舟饭”,运送到赛区,南乳烧肉饭、烧鸭、冬瓜猪骨汤……主打一个“饱肚、开胃解暑”。车陂村此次一共来了四条参赛龙舟,运动员、后勤保障人员加起来有288人。为了保障参赛运动员的体能,村里特意租了一条有空调的运砂船作为保障船,将四条龙舟拉到猎德桥位置,再下水划到起点。
“我们特意做了降暑的冬瓜猪骨汤,不过今天天气不错,中暑几率不高。”广州的相关龙舟队负责人说。另外,白云区人和镇龙舟队负责彩龙的曹圣权也表示:“这种天气划龙舟最爽了!不会暴晒,也没有狂风暴雨,细雨霏霏,最舒服了!”
同时,据广东救援辅助队副秘书长李婉静介绍,广东救援队本次一共派出36人,这些队员均经过8个周末的技能培训,最终考试通过才能拿到资格。救援人员分布在两岸,第一时间配合医生进行救护,同时还安排了机动小组巡逻,确保比赛安全。
“龙舟”成为岭南文化名片端午节前后,广东各地的龙舟赛事精彩纷呈。
5月26日,广州市举行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五月五·龙船鼓”之起龙仪式。6月22日,“五月五·龙船鼓——龙腾荔湾启新程”正式在荔枝湾盛大开锣。
6月1日上午,容桂新涌长安坊起龙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容桂进入“龙舟时间”。容桂龙舟文化盛会——“岭南潮·品顺德”2023欢乐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2023年容桂龙舟文化旅游节,也于6月9日正式启动。
6月10日,在“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活动现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对外发布了10条广东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广东文物游径地图(小程序)、东莞水乡文旅游径,并启动“广东考古游径”推介官活动、广东省首届最美非遗人物评选活动。
6月22日,端午节,广州市猎德村举办龙舟招景日活动。由活动的主办村向兄弟村发“龙船帖”,邀请兄弟村的龙舟过来趁景探亲,村民们只表演划龙舟技巧不论名次,一起喝龙船茶、吃龙船宴。
6月23日,广州天河区龙舟文化系列活动的赛龙夺锦暨天河龙船嘉年华活动在车陂村举行。在赛前开道仪式上,每艘龙舟悬挂各自的主题旗帜,展现天河各村风貌。
“扒龙舟”是广东地区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在很多村镇居民心中,龙舟文化意义重大。
今年18岁的麦琪(化名)是佛山南海叠滘的一名龙舟队队员,已经正式练习划龙舟一个多月,他的爸爸同样也是龙舟队的队员。麦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龙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传统文化,“扒龙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在我幼儿园那么大的时候,大人们在比赛,我们小孩就在船上自己拿着桡玩。现在我们也开始扒龙舟了,也算是传承下来了。”
同样是18岁的何力(化名),是叠滘的“船三代”。“第一次下船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爷爷带我下船,为了让我练习,他专门给我定制了手臂那么长的桡。”何力表示,“我为我作为一个叠滘人感到骄傲,因为这里有这样的龙舟传统文化。”
佛山南海叠滘的村民阿彬(化名)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每年的龙舟活动,我们都是全部村民一起参与,甚至是搬出去住的,或者是港澳的一些同胞,都会回来我们的村子,一起去庆祝我们这个节日。龙船活动可以说是我们叠滘那么多的村子感情连结的一个重要活动。”
随着各大龙舟活动的曝光度增加,许多游客选择在端午期间前往广东,感受当地底蕴深厚的龙舟文化。如今“龙舟”已经成为广东地区的文化名片。
岭南文化协同旅游升级多家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延续了“五一”的旅游热度,成为近年来“最火”的端午。端午来临之际,我国多地以端午“龙舟”为文化名片,宣传当地特色端午旅游,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2023年5月,《广州市天河中央商务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弘扬以粤剧、龙舟、乞巧、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
近年来,广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