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白穗"病多见? 不能简单归咎于秸秆还田
时间:2023-05-2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时值北方小麦灌浆期,麦田却有了“白穗”,个别麦田情况严重。尽管造成“白穗”的病害,在全世界都有发生,而且国内“白穗”也每年都有,但在今年不利的天气因素影响下,还是重于往年。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指出,预计2023年粮食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要坚决遏制暴发危害趋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志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一是由穗部病害引起,如赤霉病;二是由根茎部病害引起,从近年情况看,茎基腐病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小麦“白穗”,有言论认为与秸秆禁焚有关,应该采取小麦青贮、焚烧秸秆的措施予以应对。对此,王志敏认为,不规范的秸秆还田固然会使病菌在土壤富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病害的发生、恶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小麦品种、天气条件、水肥管理、栽培方式等,不能一有病害就归咎于秸秆还田。

小麦“白穗”的原因

当前的灌浆期,既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近期,网络上出现关于小麦“白穗”的短视频。视频画面显示,有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穗”。

其实,小麦“白穗”,是穗部、根茎部遭受病害的表象。其在灌浆期,症状突出。在轻发地块,个别麦穗全白或少量变白。在中度发生地块,麦穗呈点状或丛状,或者成片变白。

小麦“白穗”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小麦穗部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无法积累干物质,从而使产量大减。而且籽粒所包含的蛋白质含量也会降低,影响小麦的口感和食用价值。这意味着,小麦产量和品质大受影响。

小麦“白穗”,只能靠预防才能控制其发展。若出现“白穗”就显示危害已经发生,基本无法补救,这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王志敏称,小麦“白穗”每年都会发生,只是不同年份、不同田块的发生程度不同而已。如果零星出现“白穗”,对产量影响很小。

当然,这与病害情况有关。如果病害防控做得好的话,那么“白穗”发病率就会降低,或几乎不发生。比如,2022年,赤霉病、茎基腐病等暴发程度就均较轻。2023年,北方麦田的茎基腐病可能表现重一点,个别麦田严重,这可能受冬春干旱影响。此外,北方麦田现已出现赤霉病的病穗,这与抽穗开花期下雨有关。

前述《方案》指出,预计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

具体来说,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呈大流行态势,条锈病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和甘肃南部偏重流行,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偏重发生,蚜虫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黄淮海麦区偏重至大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在部分地区、部分农田,确实出现小麦“白穗”情况。之所以今年情况较重,主要与多地不利天气有关。比如,3月,小麦正值返青期,黄淮海多个小麦种植区的降雨天气较多;4月上中旬,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和降雨;5月上旬,多地又迎来强降雨。这些天气容易导致田间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若田间高温高湿,又会加重危害。

王志敏提到,小麦灌浆期,如果根茎部暴发病害,导致水肥不能向上运输,整株小麦生长受阻,从而引起穗部发白,形成“白穗”。

根据地方调研情况,他表示,目前来看,“白穗”尚未完全表现出来,需再过几天才能了解实际发生情况。但总体预测,今年与常年一样,不会对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白穗”的发生是由病害造成,那么,在生产上应做好病害的针对性防治。王志敏称,特别是茎基腐病和赤霉病,主要靠防控,要在病菌侵染前打药预防。同时,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

从全球来看,“白穗”也并非我国独有。由于造成“白穗”的病害在全世界都有发生,农民也都是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以及采用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和化学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理。

客观看待小麦青贮与秸秆焚烧

针对小麦“白穗”,有言论称,这与秸秆还田有关。今后的应对措施,一是小麦青贮,二是焚烧秸秆。

王志敏表示,个人网络言论缺乏常识或不负责任。小麦青贮不是应对“白穗”的措施,而且小麦作为主要的口粮作物,更不能提倡青贮。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5月前后,部分地区出现“小麦青贮”,以及今年2月中下旬,部分地区出现小麦枯黄死苗的情况,均引发了舆论的发酵,并将小麦青贮、焚烧秸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值得注意的是,小麦青贮属于正常情况,只不过市场需求量有限。不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出,严防“割青毁粮”。同时,也提出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

既然“严防”,为何又要“大力发展”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邢成举解释称,“严防”的是破坏粮食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毁麦开工。对于真正用于畜牧业发展的青贮饲料,自然要大力支持。不过,在基本农田上,不允许种植青贮饲料。同时,也要避免那些不种粮食而领取相关种粮综合补贴的违规行为。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可认为,青贮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