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沪市公司真金白银筑信心今年以来新增回购增持金额约237亿元
截至5月20日,回购方面,沪市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新增披露回购计划53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139亿元,沪市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披露175家次回购实施进展和完成公告;增持方面,沪市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新增披露重要股东增持计划36家次,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逾98亿元,增持主体以公司高管为主。
●中办、国办发文: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调节性电源、需求侧备受重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先后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对于需求侧资源、调节性电源的规划和管理。电力市场化改革研究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证券时报】
●年内机构调研国有上市公司次数已超2019年全年
近期,多场国有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相继召开,受到投资者、分析师广泛关注。另据Choice数据,今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公告的接受机构调研次数达19457次,已远超2019年全年的15664次。此外,围绕优质资产注入和分拆上市的国企重组整合进一步活跃,涉及能源、装备制造、芯片、物流、通信等多个领域。
●交易所年报问询密集进行“财务洗澡”成关注重点
截至目前,沪深京交易所已对数百家A股上市公司发出2022年年报问询函,随着年报问询工作的推进,这一名单仍在不断增加中。市场人士认为,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目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一些疑问,帮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行某种形式的监督。
●AH股价差持续扩大近三年平均溢价39%
据恒生指数公司近日发布的《指数快讯》,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过去10年出现明显走阔迹象,疫情暴发后价差进一步走阔,2020年至2022年平均AH溢价为39%,远高于2013年至2019年平均水平19%。市场人士指出,近年来AH股溢价率走阔,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两地定价机制差异、中美利差、海外冲击等。AH股溢价率走阔使得H股估值更便宜,在此参考下,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证券日报】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明显增强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低碳转型
5月20日面市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3》显示,在绿色发展战略持续升级和“双碳”目标背景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加快低碳转型,基金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绿色投资、ESG投资的中国特色将更加鲜明。
●监管严打促市值管理回归本源实控人等“伪市值管理”被重罚
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对“伪市值管理”的精准、严厉打击,市场各方对市值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市值管理也已经回归本源,即依法合规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主业,做好经营,并通过充分信披让市场对股票进行评估。
●上市公司争晒前4个月经营成绩单复苏态势延续消费板块是亮点
5月21日晚,沪深两市共有2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1月份至4月份经营情况,涉及工程机械、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水利建设等多个行业。从各家公司披露的经营情况来看,前4个月经营状况稳中向好,消费类公司业绩表现尤其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