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以来,碳酸锂市价走出“高位腰斩”阴霾,迎来急涨行情,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最新市场均价分别达23.5万元/吨、24.75万元/吨,较上月的年内低点分别上涨超70%、35%。
“最近能感觉到市场情绪发生了些许变化,每天询单的人很多,但成交依旧不是特别理想,整体有价无市。”华中地区一家锂盐厂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过我们前期亏损面已经比较大,现在也不着急出货,新客户的小批量采购暂时不接。”
价格上涨激发了锂盐厂的挺价、惜售情绪,供给端流向市场的货源变少,推动价格进一步上行。但在多数受访人士看来,本轮碳酸锂上涨多为情绪催动,虽短期走势强劲,但目前需求端尚未全面复苏,难以对当前的上涨形成有效支撑。至于价格何时真正企稳,需待情绪面与需求端迎来双重修复,最终取决于下游整车销量季节性走强的预期兑现,以及前期高价库存的出清情况。
急涨催生惜售情绪
本轮碳酸锂价格回升首先体现在期货端。4月14~18日,无锡电子盘多个碳酸锂合约连续多日涨幅超10%,自13万元/吨的底部迅速拉升至约20万元/吨。4月下旬以来,前述合约延续震荡上行走势,目前均已接近28万元/吨。
期货上涨迅速传导至现货市场。4月下旬,碳酸锂止跌企稳,5月份以来加速上行,并逐步向期货报价靠拢。5月11日,蓝科锂业举行工业级碳酸锂拍卖,600吨工业级碳酸锂最终成交价介于24.1万~25.1万元/吨之间,不仅高出当日市场均价近20%,更超越了当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直接将市场看涨情绪拉满。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最新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分别报24.75万元/吨、23.5万元/吨,较4月份的年内低点分别上涨超70%、35%。
随着碳酸锂价格上涨,市场情绪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厂家惜售心理被激发。“前段时间想卖都卖不出去,现在是下游想买,我不想卖了。”前述锂盐厂人士表示,反正都已经亏了那么多了,当前的价格也不足以弥补前期的亏损,不如再等一等。
“从4月底开始,很多锂盐厂都捂着不出货,拿货难度明显增加。现在市面上的现货比较少,我们的货还是之前买了囤在仓库的。”华东地区一位贸易商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印证了上述情况,目前公司只向知根知底的老客户供货,新客户基本不接待,就算报价也是往高了报。
“外采原材料的锂盐厂前期都积累了高价库存,一旦成交就意味着亏损,会直接体现在利润端,在当前价格上涨行情下,捂着不出或许是较好的选择。”华东地区一位锂电投资人士坦言。
“市场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现阶段低价货源较为稀缺,一旦放出会很快被抢掉,部分急单需要高于市场价购买才能成交。”隆众资讯锂电池行业分析师曲音飞表示。
不过,看似热闹的涨价氛围下,市面上实际成交量并未明显放大。“近期虽然询单较多,但大多是贸易商。带单采购的实体客户,以小批量试单为主,采购量都不大,至多几十吨,而且出价也不会很高。”前述锂盐厂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市场还没有到哄抢的地步。
曲音飞亦表示,目前锂电产业链观望和博弈情绪仍在持续,锂盐厂高价出货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需求未见明显起色
综合供给及需求的情况来看,多数受访人士认为,本轮碳酸锂价格急涨主要由情绪带动,短期仍会延续强劲走势;而在需求端,目前相比一季度虽有一定程度好转,但并不足以支撑现阶段的涨势。
“在一季度产业链集体去库存的背景下,部分下游客户有了刚性补库需求。”前述锂盐厂人士表示,但从客户采购的情况来看,目前仍然采取背靠背的订单形式,有刚需订单才会向上游采购原材料,还没有进入大规模补库阶段。“现在碳酸锂一天一个价,但少了需求支撑,其实心里还是没底。”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新能源车乘用车市场零售52.7万辆,在去年基数较低的背景下,同比增长85.6%,但环比却有所下行,微降3.6%,火热的“价格战”并未带来销量的抬升。
需求尚未全面回暖从下游厂商的采购策略可见一斑。“公司现阶段对于原材料的采购还处于偏谨慎的状态,除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外,不会贸然囤货,备货周期也会拉长,整体以灵活库存为主。”华东地区一位磷酸铁锂厂商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作为产业链中间环节,不仅要关注上游价格,更要看下游的需求,当前虽然感觉到需求有所回暖,但还没有完全起来。
在前述锂电投资人士看来,现在产业链的开工情况虽然比3、4月份好一些,但整体还没有恢复活力,只能说是暂缓了一口气。
隆众资讯正极材料分析师宋晶亦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正极厂目前的开工情况仍处在中低位,据统计三元材料整体开工率不足五成,磷酸铁锂不足四成,锰酸锂、钴酸锂也就在三到四成的水平。“正极厂向上采购仍以刚需备货为主,就算留有一定的提前量,也是基于后续确定的订单。”
前述磷酸铁锂厂商指出,需求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每个公司对回暖信号的认知也不完全一致,一般只能通过与核心供应商、核心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以维持对行业的敏感度,这就导致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也存在较大差异。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