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34.9% 亚洲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时间:2023-05-1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一个相对亮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亚太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加速至4.6%,这比该组织在去年10月时的预测高了0.3个百分点。

5月11日,由IMF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主办的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宣讲会在北京举行。根据IMF的预测,该地区今年将贡献全球增长的70%左右,这一比例远高于近年来的水平。

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Srinivasan)表示,本地区最重要的变化在于中国——尽管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疲软,来自中国的消费激增正在推动整个地区的增长。

在最新预测中,IMF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8个百分点至5.2%。由此,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34.9%。《报告》指出,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IMF的基线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4%下滑至2023年的2.8%,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放缓预计将尤为明显,从2022年的2.7%下降至2023年的1.3%。全球通胀率将从去年的8.7%降至今年的7.0%,尽管下降速度比最初预期的要慢。

在全球经济阴云未散之际,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将对亚洲地区产生更为明显的正溢出效应。根据IMF估算,通常情况下,中国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亚洲其他经济体平均增长约0.3个百分点。但与过去主要由投资需求带来的溢出效应不同,这次溢出效应将更多体现在中国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增加,且更为强烈。

《报告》预测,亚太不同经济体的表现将出现分化。具体来看:亚太地区发达经济体增长会放缓至1.6%,其中,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经济分别增长1.6%、1.3%和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从去年的4.4%提高至5.3%。

但与此同时,斯里尼瓦桑表示,该地区未来面临的风险将包括美国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与地缘经济割裂相关的供应链扰动。

《报告》指出,亚太经济发展前景将受到以下三点内外因素影响。第一,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的商品需求回落,其对亚洲的进口或将下降,进而影响亚洲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势头。第二,技术周期的低迷将进一步拖累亚太地区的技术出口。第三,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住宅和商业建筑投资需求减弱,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在亚洲,顽固的通胀仍是挑战尽管亚太地区经济前景好于其他地区,但在短期,该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斯里尼瓦桑表示,顽固的通胀仍然是一个挑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去年飙升后已经下降,供应链压力也得到了缓解,但在很多亚洲经济体,通胀仍高于央行目标水平,核心通胀(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通胀)也呈现出了粘性。

至于何时能够回落至央行目标水平,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产出缺口能不能收缩,如果不能收缩,通胀还会进一步加剧。当前,亚洲经济体的产出缺口(其衡量了需求与产能的差距,因而也衡量了价格压力)正在或已经缩小,而经济产能本身可能已因疫情造成的经济长期创伤效应而下降。

此外,他指出,通胀能否回落也与货币贬值程度有关。去年货币对美元贬值的价格传导效应仍在继续。由于通胀已然高企,价格传导效应的影响可能会异常大,对新兴经济体尤为如此。

至于通胀何时可以回落至目标水平,他认为,不同国家将有不同的情况。比如,菲律宾已经激进加息400个基点,因此,通胀可能会比其他国家更快回落。各个国家的通胀有不同驱动因素,应对措施及其效果也不同,因此情况会有所不同。

近期,美国和欧洲部分银行出现动荡,为风险传染敲响了警钟。IMF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自去年10月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面临了一系列严峻考验,金融稳定风险迅速上升。全球金融危机后,利率处于极低水平,波动性受到抑制,流动性也十分充足。在这种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增加了其对流动性风险、久期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敞口,且往往会利用资金杠杆来提高回报率。这些脆弱性使得金融稳定风险居高不下。

斯里尼瓦桑认为,迄今为止,全球银行业压力对亚洲市场的影响有限。亚洲银行和投资者对硅谷银行的直接风险敞口微乎其微。亚洲银行的股票价格一直具有弹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硅谷银行倒闭时全球抛售后的损失。同时,随着市场重新定价联邦基金利率的路径,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这导致亚洲本币债券收益率下降,亚洲货币走强。

尽管如此,他指出,由于杠杆增加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等因素,私营部门可能会出现一些财务压力。“亚洲的金融体系应该能够承受这些压力,但鉴于家庭和企业的高杠杆,当局需要密切监测金融体系的状况。”

中美技术脱钩或致全球GDP损失约5%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地缘政治冲突事件对各国间的经贸合作造成冲击,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其中,美国对华不断挑起的贸易摩擦给全球经贸秩序构成严重挑战。最近,美国、日本、荷兰三个国家联合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的消息引起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