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满月”。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30余年来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历程的“关键一跃”。一个月间,沪深两市11家主板公司扬帆起航,1611.23亿元市值总额,217.31亿元的募资总额——无声的数字展现改革的活力,“关键一跃”平稳落地。
从上交所的“三开门”,到深交所的“阳光审核”,多家首批上市主板企业表示,深切感受到发行审核上市过程的诸多变化:注册制下法规和指引等更加简洁明确,交易所问询问题更加精简、重点突出;审核与注册进度更加实时透明——市场主体收获满满获得感。
制度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改革创新并非一劳永逸。市场期待,迈出“关键一跃”的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更加匹配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驱动创新的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盘蓝筹特色彰显
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仪式在京沪深三地连线举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说:“这次上市仪式的举行,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截至5月9日,沪深交易所主板累计受理266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其中,11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累计募资217.31亿元,另外还有5家企业已经注册生效。
细看11家主板注册制公司,它们中有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口腔护理企业、行业知名的电子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以电力和煤炭生产为主业的大型能源类企业……作为新鲜“血液”,它们让主板大盘蓝筹特色更加鲜明。
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注册制试点在增量市场起步、由增量扩展到存量市场,再到向全市场推行的过程,其间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后主板更突出大盘蓝筹特色,并在上市条件等方面与科创板、创业板形成差异。
根据改革安排,全面注册制下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基于此,在本次改革中,主板的上市条件更加包容。
值得注意的是,从新股发行阶段来看,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发行使得主板上市企业打破了过去23倍市盈率的限制,定价弹性大幅提升。11家主板新股市盈率在20倍至91倍之间,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为20.21倍的中信金属,最高的为90.63倍的陕西能源。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沪深主板的新股交易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的,单次停牌10分钟,同时,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
从市场表现来看,11只主板注册制新股首日悉数收涨,其中,中电港、登康口腔以及柏诚股份当日涨逾100%,分别为221.55%、173.89%、110.63%。
允泰资本创始人付立春指出,首批主板注册制企业的规模、行业、业绩以及科技含量都具有丰富性和代表性。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不论从市场角度还是企业本身看,都属于行业地位相对靠前的企业。在陈雳看来,主板注册制新股的价格更加贴近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是注册制将定价权给予市场的表现。
作为全面重塑市场生态的“牛鼻子”工程,全面注册制改革不仅牵动着千万未上市企业的心,也将为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截至5月9日,沪深主板累计受理247家企业再融资申请,其中,8家企业已经注册生效,19家企业提交注册。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股票发行审核的高效,问询问题精简、重点突出,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有效缩短审核周期,提高了审核效率。”谈及全面注册制下的发行审核过程时,海森药业总经理艾林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森药业是首批平移至深交所审核的主板企业之一。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审核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与此同时,注册制“主考机构”也从证监会变成了交易所。
过去几年,注册制通过试点先行、先增量后存量的改革路径,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给发行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开、透明、高效”成为市场评价注册制成效的关键词。
从“三开门”,再到“阳关审核”,沪深交易所切实扛起审核主体责任。
3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推进“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行动方案》。“三开门”行动方案包含三大方面共12项行动措施,以开门转作风、以开门促透明、以开门优服务,持续打造服务型交易所,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践行“店小二”精神服务市场主体,上交所一直在路上。上交所表示,此次进一步推进“三开门”工作,旨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