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主题思维主导的绝佳土壤-针对2023Q1上市公司业绩的思考
时间:2023-05-05 00:00:00来自:申万宏源研究字号:T  T

一、4月业绩验证的总量特征:总体偏弱,结构分化。经济增长预期在“弱复苏”和“弱衰退”之间摇摆的格局强化。

22Q4和23Q1全A两非业绩验证总体偏弱,营收单季同比分别为4.7%和4.4%(22Q3为7.3%);归母净利润单季同比分别为-19%和-4%(23Q3为-2%),23Q1利润增速未转正,低于预期。大类行业结构剧烈分化:上游周期全面回落;中游制造需求回落,成本压力下行支撑盈利能力;消费疫后恢复弹性还不高,但盈利能力已在改善;TMT困境反转,但弹性有限。宏观层面多种矛盾因素叠加的特征,也直接映射在了A股业绩验证上。全球衰退,国内疫后逐步恢复,年初基建、制造业投资和出口有韧性,成本压力缓和等因素都在这一次A股业绩验证上有所体现。

二、大类行业特征: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中期供需格局展望仍不佳。消费服务后续景气改善外推逻辑最清晰。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主题,现阶段市场对业绩验证的要求并不高,短期业绩信号有限,后续仍有较大改善验证空间。

1.上游周期:全面回落,且供需格局恶化。22Q4和23Q1上游周期营收增速、盈利能力持续下行,利润增速维持负增长。这集中反映了全球衰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同时,上游周期资本开支增速上台阶,在建工程增速持续向上,中期供给释放压力较大,供需格局恶化预期较难扭转。

2.中游制造:成本压力缓和暂时支撑盈利能力,中期展望仍不佳。22Q4和23Q1中游制造收入增速回落,直接反映总需求下行趋势;但盈利能力改善,反映成本压力大幅缓和的影响。中游制造资本开支已连续下行5个季度,但在建工程向下拐点仍未验证,2023年大部分时间,中游制造供给释放仍将加速。在后续外需有进一步回落预期的情况下,中游制造供需预期同样不佳。

3.消费是后续景气改善外推逻辑最清晰的大类行业。消费收入单季同比22Q3-23Q1逐季回落,反映岁末年初疫情扰动的影响,也说明一季报验证对疫后恢复弹性的体现不充分,二季度改善弹性释放是绝对大概率。同时TTM口径下,消费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成本压力下行和行业格局优化均有贡献。

4.主题业绩验证:一季报并不是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主题逻辑验证的关键节点,后续改善验证仍有较大的空间。最大亮点是一带一路已经在贡献业绩增量。首先,市场对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中短期业绩验证的要求并不高,我们重点关注后续改善的空间。TMT收入和利润单季同比负增长收窄,盈利能力继续下行,盈利周期性改善弹性不高。其中传媒业绩(游戏、出版、广告、影视)改善情况好于其他。而央企22年派息率仅小幅提升(22年为39%,21年为37%),仅通信行业提升明显(21年为43%,22年为64%)。从股权激励条件达标情况看,ROE达标的压力比利润增速达标的压力更大,后续国企提质增效意愿较强。主题业绩验证的最大亮点是,一带一路已经在贡献业绩增量:国际工程、轨交设备、输配电设备、客车业绩高增都有一带一路国家的贡献。

三、主题思维主导的绝佳土壤:宏观环境仍有利于赛道投资,主题思维仍将占据上风。老赛道中也能找到一些新的业绩看点。而在存量博弈背景下,老赛道想体现出股价弹性可能也要和主题思维结合。

我们在2023年2月22日发布的春季策略《东风急,不负春好时》中特别提示了“2023年主题思维可能贯穿全年”。

目前,经济增长预期在“弱复苏”和“弱衰退”之间摇摆,有利于赛道投资的环境被强化。主题思维主导市场迎来绝佳土壤,继续提示2023年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主题将反复有机会。一季报验证的关键是寻找可外推的高景气,我们同样重视老赛道中的一些新机遇:

1.消费服务二季度业绩改善将更有弹性,沿着3条思路寻找格局优化方向。二季度消费服务会更充分地体现疫后恢复的影响,收入增速的上行将普遍发生。同时,市场预期确实不低,季节性回暖对股价的额外提振有限,需要寻找二季度“真实改善”的线索。

我们从23Q1格局优化、改善可外推的线索,提示以下思路:(1)22Q4和23Q1疫情扰动下,少数能保持盈利稳定的方向,这种特征体现赛道稳定性。重点关注啤酒、白酒、化妆品制造。

(2)23Q1收入增速回升不充分,但盈利能力已经验证改善,且这种改善不能被成本压力缓和全部解释。重点关注:

家居用品、化妆品制造。(3)其他景气预期改善的方向:院内医疗设备、品牌化妆品、医疗美容、航空、白电、家居、建材C端。

2.新能源重点关注中期格局优化线索显现的方向(资本开支增速下行确认,供给释放边界趋于明确),这方面新能车好于光伏,关注动力电池、充电设备。

此前,新能源估值回落的核心是被市场给予稳定高增长的赛道估值,且集中重仓配置的方向,遇到了供给集中释放,开始体现出周期性。以此为出发点讨论潜在估值修复,当期需求继续高增提估值效果有限,因为24年还有供给释放加速+需求增速回落的担忧。而供给释放边界显现,远期供需格局再优化线索明确,对估值中枢的提振效果可能更明显。这个角度下,新能车资本开支增速已验证全面下行,光伏资本开支仍维持高位。股价上,新能车(依然最看好动力电池)可能好于光伏。另外,充电设备是景气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