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低通胀不等于“通缩”长期看中国不会步入“通缩”
由于最新通胀数据回落,市场担忧我国经济活动偏冷,可能陷入通缩。就此,多位专家表示,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复苏趋势明确。低通胀不等于通货紧缩,不应将低通胀或前期反通胀力量简单视为通货紧缩,中国不存在系统性和可持续的通缩压力。
●配合产品定价利率调整监管部门拟强化险企费用监管
为配合产品定价利率调整,监管部门同时强化了险企费用监管。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监管部门近日在窗口指导中表示,将加大对险企费用真实性的监管力度,要求险企加强产品开发和销售费用管理,加强费用一致性管理制度建设。
●财报披露近尾声A股市场风格会否切换
春节以来,A股市场走出了一段极致化的结构行情:TMT与“中字头”分列前两席,消费与新能源垫底,两者间的累计收益差极其显著。本周机构观点显示,高位板块热点扩散、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临近4月底财报披露收官,A股有望再次迎来“决断”时刻。是TMT相关主线“中场休息”,还是消费等经济复苏主线再度表现,机构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分歧。
【证券时报】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新一轮措施落地在即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开门稳’,非常不容易。但必须看到,我国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4月2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出席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表示。会上,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步伐坚实大湾区融合发展提速
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发布第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积极作用,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论坛上,众多嘉宾热议粤港澳大湾区5年来的金融科技创新成就,怎样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及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技创新沃土更成了与会者关注焦点。
●证监会核发首批企业债注册批文
4月23日,证监会对国家发改委移交的34个企业债券项目依法履行了注册程序,同意核发注册批文。首批企业债券发行拟募集资金合计542亿元,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产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安置房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5G智慧城市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产业领域。
【证券日报】
●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今日上线实施投资者可交易天数将增加
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4月24日正式上线实施,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上线实施后,2023年将分别在五一、端午和中秋国庆假期前各新增两个交易日,其中4月27日、4月28日为实施后首次新增港股通交易日,5月25日为沪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
●40余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进入“3时代”专家称未来仍维持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余城市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与此同时,多个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回暖,引发市场关于房贷利率调整的担忧。近期,部分研究机构明确提示,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影响,当前房价持续环比回暖的二、三线城市接下来或将面临房贷利率重新上调。
●企业债发审职责划转无缝衔接证监会核发首批注册批文
4月23日,证监会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移交的34个企业债券项目依法履行了注册程序,同意核发注册批文。首批企业债券发行拟募集资金合计542亿元,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产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安置房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5G智慧城市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