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极值回归后 如何抉择?
时间:2023-04-24 00:00:00来自:国盛证券字号:T  T

本周市场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指数冲高回落,沪指周初放量突破年内高点,后半周回吐涨幅且波动明显放大;二是结构继续收敛,TMT交易热度连续两周回落,意味着极值的交易格局出现回归迹象;三是股价-业绩关联性提升,市场定价逐步向业绩靠拢。历史上看,当极致的交易结构发生逆转后,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接下来又该如何抉择?

交易格局步入收敛后的两种情景——切换or普跌过去两周,极致化的交易结构似乎正在确认收敛。TMT板块热度自高位连续两周回落,而底部的医药消费、泛新能源与周期资源均不同程度地迎来回暖。关于交易结构的问题,我们在《如何看当前极致的交易结构?》中已经给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本期我们仍以过去10年间交易结构自极值回归的样本展开复盘分析。

结论是,当极致化的交易格局步入收敛后,后市主要呈现两种情景:

1、指数进入阶段性的震荡休整,结构趋向均衡,主线切转至有基本面加持、拥挤度相对健康的板块。

2、市场进入普跌状态,低拥挤度板块在此期间体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切换还是普跌,主要是源于宏观背景的不同——普跌的情景大多发生在宏观下行周期中,如2013Q4/2021Q4/2022Q3。

极值回归后,市场如何抉择?

对于后市,我们不认为负反馈式的普跌会再度重演。关于市场的方向与高度,二季度策略《山高、路长、挂低档》已有充分论述:1、2022年Q4后,宏观贝塔的负反馈进程基本结束;2、我们的【预期-库存】周期模型提示,A股的估值与盈利周期,在2023年的方向都是向上的;3、与周期方向一致,我们的量价趋势指标同样显示,权重指数(沪深300)中期向上拐点已现。也就是说,面对一轮上行周期的波动,不必过于恐慌;A股指数底部存在支撑,二季度指数运行大概率呈强势震荡。

四月下旬,是全年第一个经济“决断”的窗口,继续提示后市的两个重要变化:交易结构平衡、业绩定价回归。首先,偏存量市的环境,无法支撑交易结构持续极致化;其次,在定价特征上,与Q1明显不同的是,Q2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将显著提升,尤其是一季报业绩对股价的指引力度将会加大。

考虑到交易结构的收敛和业绩定价的回归,当前的重点就是在宏观复苏的大方向上,寻找拥挤度低、盈利预期改善的高性价比资产。具体来说,一是继续沿着内需恢复的方向布局,重点关注:竣工景气驱动的家居/家电;二是被“错杀”的机构重仓股,提升全年分子分母向好的医药/医美的推荐等级;三是题材股内部,基本面强弱也会带来板块的分化。

行业配置建议:(一)内需恢复+盈利上修:家居/家电/建材;(二)有基本面加持的“中特+”:建筑/油气/中药;(三)“错杀”的机构重仓股:医美/医疗服务。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政策超预期变化。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