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需大概率维持紧平衡,火电盈利弹性受关注】
据央视新闻,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气候学家20日说,受气候变化和预期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回归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创新高。气象学家们普遍预计,正在形成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不仅仅是今年的气温。“厄尔尼诺”增强的过程将一直持续,增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极端气温有望抬升电力消费预期。
另外,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及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我国经济有望持续向好,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回升。据中电联预测,正常气候情况下,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业内预计,今年电力供需整体维持紧平衡状态。
在上述背景下,随着国内原煤产量稳步增长、长协煤履约率不断提升及煤炭进口量持续增长,短期建议关注火电盈利回暖的投资机会。作为出力优先级靠后的电源,在需求回暖叠加清洁电源表现偏弱的影响下,3月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较1-2月回升11.4个百分点。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国内煤炭进口量增加近一倍。海关总署4月13日数据显示,今年3月国内进口煤炭4116.5万吨,同比增加150.7%;进口金额360.9亿元,同比上涨144.9%。今年一季度,国内共进口煤炭1.018亿吨,同比增加96.1%;进口额累计935.4亿元,同比上涨76.6%。以此计算,一季度国内进口煤平均单价约为918.8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988.57元/吨回落7%,呈现“量增价减”的局面。而由于进口煤具备价格优势以及煤炭库存周期,3月进口低价煤源将在4月份完成入炉,从而拉低沿海电厂入炉煤价。考虑到长协煤履约稳步推进,火电业绩改善预期将更加明确。
海通证券分析称,火电21年Q4盈利底部已经确认,政策支持下盈利好转是趋势。海外电力龙头PE普遍在20倍左右,国内盈利上升期,或被低估。建议关注:火电弹性(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宝新能源,建投能源,皖能电力,浙能电力);火电转型(华润电力,中国电力);水火并济(国电电力,湖北能源,国投电力,大唐发电),煤电一体化(内蒙华电);新能源(三峡能源、龙源电力、中广核新能源、福能股份、中闽能源、大唐新能源);水电(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川投能源、桂冠电力,桂东电力,黔源电力);核电(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电网(三峡水利、涪陵电力)。(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宝新能源、建投能源、皖能电力、浙能电力、国电电力、湖北能源、国投电力、大唐发电、内蒙华电、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福能股份、中闽能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川投能源、桂冠电力、桂东电力、黔源电力、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三峡水利、涪陵电力
【中疾控通报新冠核酸阳性率,张文宏介绍二次感染问题,关注新冠变异株后续传播情况】
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4月20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相比之下,4月13日为1.3%,去年12月的最高峰为29.2%。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该变异株在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的占比增加,在本土病例中仍维持极低水平。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教授近日做了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讲。据介绍,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变异有效突破了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湘财证券认为,在“乙类乙管”实施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发布后,新冠防控迎来新阶段。鉴于防控常态化及未来可能的反复,预计中短期之内.中药需求量尤其是新冠防治相关中药的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关注新冠防治下的中药机会。
东莞证券表示,4月21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新冠病毒XBB.1.16变异毒株相关信息,周五抗疫相关个股开始有所表现。后续建议关注中药、创新药和抗疫相关板块投资机会。关注板块包括医疗设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键凯科技、欧普康视;医药商业: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等;医美:爱美客、华东医药等;科学服务:诺唯赞、百普赛斯、优宁维;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等;中药:华润三九、同仁堂、以岭药业;创新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华东医药(000963)等;生物制品: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疫苗等;CXO: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键凯科技、欧普康视、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爱美客、华东医药、诺唯赞、百普赛斯、优宁维、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华润三九、同仁堂、以岭药业、恒瑞医药、贝达药业、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疫苗、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
【价格创新高全球大米将出现20年来最大短缺】
据报道,美国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惠誉解决方案近日发布报告称,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大米产量将在今年出现20年来最大的短缺,这导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