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回升幅度超预期,内需边际改善进口降幅收窄。3月出口同比由负转正,为14.8%,较上月大幅回升16.1个百分点,较1-2月大幅回升21.6个百分点,为2022年8月以来高点。今年以来,出口增速具备较强的韧性,呈逐月回升走势,一季度同比增长0.5%。3月进口同比下降1.4%,虽然仍处于下滑区间,但随着国内经济修复及季节因素影响消退,降幅较1-2月收窄。一季度增速为-7.1%,进口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出口仍具韧性、进口仍较为低迷下,3月实现贸易顺差值为881.9亿美元,较上月扩大713.69亿美元,一季度贸易顺差为2047.1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强劲、对东盟出口增速保持高位及外贸企业“出海抢单”效果显现,共同助推出口超预期回升。
从出口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提高是3月出口增速大幅回升的主要支撑项,高技术产品是出口拖累项。3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延续1月以来的回升走势,为12.3%,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142.36%,是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回升的主要拉动因素。而在汽车出口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保持强劲。据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同比增长3.9倍,占汽车出口数量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或与此前外贸企业“出海抢单”以及企业生产端加快修复有关,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显著提升助力出口增速回升,3月服装及衣着、玩具等产品出口均较上月回升50个百分点以上,箱包等出口更是大幅回升99个百分点,而这也与3月以来义乌小商品出口价格指数持续上行相印证。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行业及产品发展的遏制趋势不改下,截至3月,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的负增长,拖累我国出口增速。分区域来看,对美国、欧盟出口边际改善,但仍低于出口整体增速,对东盟出口持续增加。具体来看,或与1-2月欧美等经济体经济仍具韧性、3月欧美银行业危机事件发酵尚未传导至外贸有关,3月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幅较2月有所收窄,美国对我国出口拖累边际减轻,但仍为负增长(-7.8%),且大幅低于出口整体增速,我国对美出口已经连续8个月负增长,3月对欧盟出口则由负转正,为3.4%,较2月(-16.13%)有所回升,但同样显著低于出口整体增速。基数作用下,3月对日本出口止升转降,对香港出口则显著回升。RCEP生效以来,东盟对我国出口的贡献持续加大,3月对东盟出口增速为35.43%,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高于30%,当前为2021年6月以来的高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背景下,俄罗斯与我国贸易往来有所加强,3月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136.43%,远超其他国家及往年同期的水平。
基数作用、内需边际改善对进口形成一定支撑。上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同时,3月出口增速显著回升提振了相关进口环节需求,均对3月进口增速降幅收窄形成支撑。此外,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整体呈修复态势,国内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PMI进口指数也连续2个月高于临界点,内需边际改善支撑进口。但也要看到3月份PMI及PMI进口指数均有所走弱,显示当前内需边际改善但仍偏弱,且从月度走势来看,3月进口增速较2月份相比也有所回落,当前内需修复基础仍不牢固。从重点进口产品来看:重点产品进口量同比增速走势延续分化,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承压背景下多数产品进口额有所回落。油价边际回落提振需求以及内需边际改善下,3月原油进口数量较上月有所回升,但进口额有所回落;需求边际回暖下,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连续两个月回升,3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虽较上月小幅回落2.6个百分点,为9%,但仍为2022年10月以来次高增速水平;大豆进口量较上月大幅回落30个百分点,同时3月CBOT大豆期货收盘价月度均值以及美豆到港成本均较上月有所回落,量价共同影响下大豆进口额同比增速较2月大幅回落41个百分点,为14.13%。分国家来看,内需边际改善下,对主要经济体进口增速有所回升。其中3月对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增速仍为负增长,但降幅较1-2月均有所收窄,对美国、东盟进口增速则由负转正。
出口仍有回落压力,经济持续修复下内需有望边际改善提振进口。虽然美国逐渐进入加息尾声,但欧美国家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此前大幅加息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IMF4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2.8%,较年初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海外经济走弱预期强化。从近期的PMI数据看,3月欧美等经济体PMI在收缩区间进一步放缓,后续外需仍承压。基数作用下4月我国出口仍将保有一定韧性,但整体来看后续出口仍有下行压力。伴随国内经济动能逐步修复,内需改善将有利于进口回升,以及二季度基数偏低,后续进口增速或有望边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