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多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又占据资本市场高地,要承担起排头兵的作用,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一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瞄准新型消费加快产品和服务升级;三是加快创新融通发展
力争成为具有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市场主体,是上市公司必须完成的新挑战。因而,要不断提高自身能级,在贸易、投资、供应链、研发等方面汇聚各类资源,特别是集聚高层次的人才、全球性的资金,发挥综合功能优势,打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运营龙头企业
上市公司是对外投资和贸易合作的骨干力量,更要奋勇争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努力锻造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更大的勇气、激情和决心迈向全球,力争产生出越来越多世界级企业
作为企业中的领头羊,上市公司要在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境界方面做好表率,坚持把握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家国情怀,心无旁骛、踏踏实实,淬炼能力和本领,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以更加笃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中坚力量,更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一、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也是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眼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托起高质量发展的底座,才能增强发展的安全性。解决“卡脖子”问题,必须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是第一动力,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应积极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安全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更是凸显其重要性。
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另一方面,要联通国际,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重要抓手。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事实一再证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绝对是行不通的。只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融入世界,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着眼长久,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战略基点”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上市公司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和“动力源”,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产业振兴,这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上市公司要发挥引领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优势产区和脱贫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找准发展定位,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人民安康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样,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发展,也要以人为本。要从人的需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