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专题报告-质量基础设施之“认证”:市场规模362亿元 马太效应明显
时间:2023-04-18 00:00:00来自:长江证券字号:T  T

认证认可制度:从分散到统一,从起步到繁荣2023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重点提及“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质量基础设施被称为“基础之基础”,涵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4大要素。认证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企业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的建立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国际开放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完善的,经历了试点和起步(1978-1991年)、全面规范推行(1991-2001年)、分散走向统一(2001-2018年)、新征程(2018年至今)4个阶段,2001年成立的国家认监委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2018年其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认证资质体系:产品认证、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从事检测服务业务需要获得由国家认监委或者省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CMA资质;而从事认证业务需获得国家认监委核发的CNCA资质。我国的认证可以分为三类:

1)产品认证:对象是特定产品,流程分为产品型式试验和初始工厂审查,类型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CCC)、食品农产品认证、自愿性工业品认证等;国家“放管服”政策趋势下,强制性认证范围缩小,自愿性认证需求旺盛。

2)体系认证: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获取体系认证,一方面能够不断促进企业完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招标业主也将企业建立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作为硬性条件之一。

3)服务认证:侧重于企业提供的过程服务或售后服务是否达到客户满意度。

市场概况:2021年行业营收362亿元,马太效应明显2021年我国认证行业实现营收362亿元,认证机构数量932万家,有效认证证书302万张,从业人员数量12.68万人,近三年各项指标整体呈现较好增长趋势;认证机构平均营收规模约3889万元,人均产值28.6万元,单张认证证书价格约1.2万元。与检测服务相比,认证领域市场规模较小,相当于检测服务的8.9%;认证领域的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远远低于检测服务,分别相当于检测的1.8%和8.4%;单个机构的平均营收和人均产值却占有一定的优势。

认证行业对品牌认可度的要求更高,而品牌公信力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并依赖机构的研发投入、技术实力、服务能力,行业易形成马太效应,头部机构竞争力有望持续强化。

2021年规模以上机构(年营收1000万元)约223家,数量占比约23.9%,营收占比却达到了96.2%,单个机构平均营收1.56亿元,而规模以下机构平均营收仅为194万元。

截至2023年2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发放证书72.2万张,占比21.3%,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前十大机构合计发放数量占比43.5%。

投资策略:检测服务综合化布局+卡位高景气赛道在检测服务公司选股上我们秉持两条线索:1)综合化布局:综合性的检测服务机构更加契合行业的特征,在长维度的成长性和稳定性方面具备更领先的优势,推荐谱尼测试、广电计量、华测检测;2)卡位景气赛道:重点推荐军工检测龙头企业苏试试验,关注产能扩充预期大的西测测试;汽车检测服务龙头企业;地产链修复和基建稳增长的国检集团等。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认证价格下降风险;2、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风险。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