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气延续+里程碑事件机器视觉龙头有望受关注】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至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565.65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407.15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8.5亿元。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未来多年复合增速有望保持30%左右。从应用领域来看,GGII数据显示,2022年3C电子行业是机器视觉应用最多的领域,占比达25%,且已连续多年应用占比第一;其次是汽车、半导体、锂电池等行业。
另外,近日Meta在论文中发布新模型SegmentAnythingModel(SAM),用于识别、分割图像和视频中的物体。继Meta发布SAM后,智源研究院视觉团队推出通用分割模型SegGPT(SegmentEverythingInContext)。与SAM的精细标注能力相比,SegGPT模型更偏重于批量化标注分割能力,无论是在图像还是视频环境,用户在画面上标注识别一类物体,即可批量化识别分割出其他所有同类物体。
在工业制造领域,图像分割是图像识别和机器视觉至关重要的预处理,相关技术被用于捕捉和处理图像,为设备提供操作指导的应用,具体场景包括乱序零件的分拣等。以往为特定任务创建准确的分割模型通常需要领域专家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同时需要强大的算力与大量精准标注的数据,而SAM等通用图像分割模型实现了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范式突破,未来有助于减少大量的数据标注工作。
中邮证券指出,目前SAM模型及数据集均为开源,可以灵活集成于更大的AI系统,随着SAM的演进与发展,该技术可能会成为工业质检、AR/VR、自动驾驶、卫星遥感等多领域的强大的辅助工具,我们看好SAM等图像分割模型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1)奥普特:机器视觉核心部件龙头,深度学习(工业AI)、3D视觉工序覆盖持续增长;
(2)凌云光:智能视觉装备供应商,开展多种AI算法、计算成像、大数据与认知图谱等技术研究;
(3)奥比中光:聚焦3D视觉感知,与微软、英伟达联合研发制造3DiToF相机FemtoMega;
(4)千方科技:智慧交通行业领军,视觉智能算法赋能车路协同,有望与大股东阿里形成全方位合作;
(5)声迅股份: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大训练算力投入,为安防视频图像分析、智能行为分析等提供算力支持。(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奥普特、凌云光、奥比中光、千方科技、声迅股份
【散热需求持续增加导热硅脂市场增量空间被看好】
当前在国内5G通讯、大数据、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升级与普及背景下,电子器件高功率化、高集成化发展趋势不断攀升,驱使设备功耗、热量不断提升,进而带动散热需求持续增加。由此,作为重要散热材料之一的导热硅脂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相关布局的上市公司有中石科技、回天新材、硅宝科技、新亚制程等。(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中石科技、回天新材、硅宝科技、新亚制程
【国际化新突破首个抗疫中药在发达国家获批】
据悉,清肺排毒颗粒作为非处方药已正式在加拿大获批,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抗疫中药,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迈出重要一步。据悉,清肺排毒颗粒是由我国抗疫“三方”之一清肺排毒汤转化而来。加拿大卫生部在我国已批准的所有适应症基础上,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增加批准了“用于流行性感冒上述症状者”的新适应症,扩大了清肺排毒颗粒现有适应症范围。此次清肺排毒颗粒在海外上市,我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国际持证新模式,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避免了以往出口药品被境外代理商持证的被动局面,也为保护其国际知识产权提供了新路径。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造福人民健康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华安证券近期指出,我们年度推荐的康缘药业、广誉远、新天药业、太极集团等,包括我们近期纳入推荐的天士力,以及流感相关我们预计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贵州三力等,均可以持续关注。(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康缘药业、广誉远、新天药业、太极集团、天士力、贵州三力
【重大突破光伏发电直流接入电解铝生产用电】
从近日召开的分布式光伏直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由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母排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冶炼生产项目,意味着光伏发电直流接入电解铝生产用电取得重大突破。
该技术不仅减少逆变、整流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并大幅提高电解铝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为大规模绿电直供电解铝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该技术可同步拓展至其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对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国海证券分析称,据能源三元悖论理论推断能源价格未来仍将保持高位,而电解铝作为高载能行业,能源成本占比高,其中电力成本占比接近40%,主要依靠火电,而自2022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