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点评:强信贷还需要“降息”吗?
时间:2023-04-12 00:00:00来自:德邦证券字号:T  T

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概览:

2023年4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在政策前置和贷款早投放的引领下,一季度实体经济融资供需旺盛,新增贷款超季节性高增长,无论是新增社融规模还是新增实体经济贷款,当季新增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1)社会融资规模: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53万亿元,同比多增2.47万亿元,3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社融存量增速同比增长10.0%,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由于从2023年1月份开始央行调整了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

两个科目的数据,将这两项减去计算而来的原口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94%,较2022年四季度末9.60%提高了0.34个百分点1。

(2)贷款增长:一季度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截至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0%,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

(3)货币供应:一季度末M2同比增长12.70%,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抬升3.0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5.1%,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同比抬升0.4个百分点,由此M2-M1剪刀差继续扩张。

(4)从流动性环境看,M2-M1剪刀差收窄至2022年12月底的8.10%之后重新扩张至7.60个百分点;由于社融和贷款增长强劲,社融和贷款增速与M2增速的剪刀差继续收窄,前者收敛至-2.70个百分点,后者收敛至-0.9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前置和“靠前发力”驱动社融和表内贷款超季节性高增长。从社融结构来看:(1)表内贷款是驱动社融高增长的主导因素,一季度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占新增社融规模的比重达到73.68%,去年同期仅为69.18%,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则为73.08%。回顾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一季度旺盛的表内贷款投放凸显这一“靠前”的指导力量。(2)表内贷款增长对企业债券融资形成替代,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4718亿元,而表内贷款同比多增2.37万亿,企业融资渠道变更加剧信用债供需矛盾,也是一季度再次出现金融机构配置“资产荒”的基本背景。(3)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大约2.20万亿,占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60%,定格下达的提前批额度已经创下历史新高,资金来源充裕和项目准备充足撬动基建投资融资需求,财政政策前置和贷款投放的“靠前发力”相互作用,或是表内贷款和社融超季节性高增长的主要动因。

经济“活性”没有明显改善、资金是否在空转?(1)一季度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长达到8.99万亿,同比多增1.91万亿,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940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7300亿元,但是反映企业经济“活性”的M1增速却仅有5.10%,较2月份环比下滑了0.7个百分点,一季度M1增量仅有6425.24亿元,作为对比,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却增长了3.18万亿,同比多增1.79万亿,非金融企业部门经济活性不足且存款高增长,显示企业部门融资存在一定资金空转。

(2)从居民部门来看,居民部门融资2-3月份显现景气度回升的迹象,但是中长期贷款融资依旧同比多增1258亿元、短期贷款则同比多增571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一季度增长1.71万亿,但是居民部门存款则增长9.9万亿,同比多增2.08万亿元,居民投资和消费的风险偏好继续处于低位,继续保持较高的储蓄倾向,储蓄存款高增长或阻碍了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存款转化、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活性程度。从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和贷款增长来看,尽管一季度贷款供需旺盛,但是居民依旧保持低风险偏好、更加倾向储蓄应对不确定性,企业“活性”程度尚未有明显提高,存款高增长显示或存在一定“资金空转”现象。

政策如何引导:从“靠前发力”到“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2023年1月初“靠前发力”指引商业银行供给贷款,带来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3月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建议“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预示着3月份政策或已经在以引导贷款投放节奏适度放缓,我们在3月初提及一个观点,认为2023年1-2月份资金利率收紧或可从政策调控贷款投放节奏的角度来理解:商业银行投放贷款的积极性过强,央行从年初以来仅以OMO等“短期资金”平抑流动性波动,前2个月没有“降准”,引导资金利率上升传导至银行负债端,以最终影响贷款资产配置行为。但是3月下旬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无疑继续催化了贷款“靠前发力”的快节奏投放。

在一季度超季节性增长10万亿以上规模之后,预计二季度贷款节奏或适度放缓、回归季节性投放规律。

市场:通缩预期+“降息”预期或继续主导利率走势。债券市场对金融统计数据的反应越来越“钝化”,这一趋势实际上从2022年7月份即已经开始,4月11日上午发布的通胀数据和下午发布的货币供给数据相结合,CPI-PPI“剪刀差”和M2-M1“剪刀差”双双扩张,显示经济“弱复苏”且“慢复苏”的现实格局愈加明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