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字新解-- 山东烟台港"孵化"多种发展可能性
时间:2023-04-1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近日,山东港口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迎来两艘“兄弟”船——从几内亚起航的“沙钢意志”和“沙钢信心”轮。码头“火力全开”,橙红色卸船机灵巧地舞动着“机械臂”,将铝土矿源源不断抓取出舱,整套流程精准运行,一气呵成。曾经需要几十人在现场才能完成的作业,如今只需几名工作人员远程控制即可完成。

技术创新,理念革新,定位更新,记者日前走访山东烟台多个港口发现,当前港口正在经历发展面貌、发展定位的变化。依托港口但不依赖港口,港口正在“孵化”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全方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破解世界难题

突破技术“不可能”

眼下,烟台港干散货码头正迎来一场华丽变身,于新国是重要的见证者。

“一直以来,全球港口技术升级多聚焦于集装箱码头的新建和自动化改造,对干散货专业码头自动化技术攻关却望而却步。”这位有29年工作经验的“老码头”说。干散货形态多样,作业对象和工艺更为复杂,即便是港口业较为发达的德国、韩国等,“全自动化”也尚存差距。

没有现成样本,“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年,在干散货码头摸爬滚打多年的于新国作为主要技术牵头人,和他的团队成员一头扎进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西港区码头,开启了艰难的攻关过程。

经过多次调研、推敲、复盘,于新国决定从提高铁矿石混配精度入手,把堆取料机的自动化升级作为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破冰”的首个突破点。

变“不可能”为“不,可能”,研究团队花费了150多天。

他们成功攻关该技术,实现货物配比实时监控、参数自动调整。烟台港铁矿混配成品铁、硅含量标准差控制在0.2%以内,达到行业一流水准。

迈出第一步后,研发团队继续投入到夙夜不怠的研究中。他们攻破多道难关,陆续研发出自动化堆取料控制系统、抓斗智能防摇系统、自动化装船控制系统等。而这些研发成果,最终都成为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的“基石”,应用于港口的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领先。

山东港口烟台港工程技术部部长刘峰说,在多项新技术“加持”下,码头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可做到装船作业“停料不停机”,每个舱口换舱可节约10余分钟,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装车机可自动完成装车作业,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火车平均在港停时压缩20.8%。

除在“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上全球领先,烟台港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原油智能混兑控制系统,可实现多油种多比例的精细化混兑;上线生产业务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多港区、多部门、多职能的“十调合一”联合指挥;积极打造智慧平安原油储运系统,加快推进智慧滚装码头建设,港口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也为港口创造了崭新发展空间。2022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05亿吨,同比增长10.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减污降碳协同

打造绿色港口升级版

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散货堆场,记者看到一个几近充满的雨污水收集池。港口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收集池是蓬莱港雨污水收集系统的一部分,容积2000立方米,对港口泊位及后方堆场区域进行雨污水汇集。汇集的水经沉淀后,可用于码头货场喷洒降低扬尘。该项目每年可以减少港口雨污水向海排放36000立方米。

堆场周围高度超过十米、绵延数百米的防风抑尘网也引起记者注意。“散货堆场货物种类较多,情况复杂。防风抑尘网可减低风速、减少扬尘,防风网抑尘率达到40%以上。”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蓬莱分局局长张成刚说。港口防风抑尘网和雨污水收集设施的建设,代表着港口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曾经鲜受关注的“盲点”,现已重新进入视野。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港口是实现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以做好“碳文章”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港口转型的重要方向。

近日,随着“中华复兴”轮靠泊烟台港客运公司泊位,港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该轮供电系统接驳了6kV/50Hz的高压岸电,“中华复兴”轮的燃料辅机发电机组停止运转,实现岸基供电全程替代传统船舶燃料发电。

据介绍,船舶停靠港口期间用于发电的燃料消费量占总量的5%,排放污染物占港口总污染物的60%以上。作为航运领域具有发展前景的节能减排技术之一,港口岸电技术可在源头上实现以“电”代“油”。烟台港推广港口岸电技术这一利船、利港的“神器”,正是绿色低碳理念创新的又一体现。

拓展产业链

打造高新业态“母港”

除了货物装卸转运传统业务外,港口还能干些啥?

濒临黄海、偏居山东一隅的海阳港给出一个略显“意外”的答案:成为火箭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升空,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