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陆续披露。
数据是银行、保险公司一年经营的反映。其背后,更是体现了其战略的实施。透过数据,金融业的外部环境、内部应对,以及孕育的新趋势,可一览无遗。
2022年是一个大考之年。金融业的转型路径与成果,在这一年受到了检验:许多银行实施数年的轻型化战略遇到了挑战;寿险业的转型,遭遇着新业务价值承压、增量业务难寻的窘境。资产质量改善和风险抵补能力强健,给了银行减少拨备计提力度的底气。
打法1
拨备计提下调银行平衡风险和利润
截至4月5日,23家上市银行公布2022年年报,它们在去年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2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7.47%。喜人的成绩单背后,是18家银行集体下调了信用减值损失(俗称“拨备”)计提,2022年18家机构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2021年合计减少超1400亿元。
“拨备集体下调”的背后原因值得推敲。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一方面这与各家机构预计2023年不良发生将减少,自身风险抵补能力足以应对压力有关;另一方面还与隐遁于财报中的“财技”有关——将好年成留存的足额拨备释放出来,以保障歉年的利润。
信用减值损失集体下调
2022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较2021年有所减小,为银行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创造了条件。
记者梳理上述23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发现,截至2022年末,这23家上市银行合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为10917.66亿元,较2021年减少了1462.17亿元。
这23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8家机构减少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其中6家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下降超百亿元。
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少超200亿元;兴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少超100亿元;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1年减少超50亿元。
2022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下调幅度最大。当年为487.62亿元,同比减少286.36亿元,降幅高达37%。
“银行在2021年足额计提拨备的基础上减少计提,可以扩大利润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告诉记者。
虽然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欠佳,民生银行净利润却最终实现了正增长。2022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24.76亿元,同比下降15.6%,且降幅较2021年持续扩大,但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352.69亿元,同比增长2.58%。
“以丰补歉”腾挪空间
拨备计提的玄机,是丰年补损,歉岁藏亏。
在银行实际工作中,拨备计提成为调节利润的关键手段。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拨备需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继而冲减当期利润,因此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显而易见。
“银行不希望利润增速过高时,拨备可以多计提一些;盈利表现不好时,银行需要增加利润,拨备可以少计提,所谓‘以丰补歉’。”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上市银行的业绩释放,主要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能力影响,但在合规范围内的选择空间较大。“2022年,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大幅收窄,直接影响了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压力,因此多家银行在财务处理上采取‘减计提增利润’。”陈佳说。
董希淼分析称,银行通过减少当期拨备计提,可以释放出当期更多利润,扩大商业银行利润空间,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腾挪出信贷投放空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交通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信贷投放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表示,2023年初以来,交行对公信贷投放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开局,2023年将持续推进信贷资产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在总量上保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幅目标定在12%左右。
谨慎平衡风险和利润
银行通过调整拨备计提提升利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风险抵御能力。在风险和利润之间,银行做好平衡了吗?
实际上,资产质量改善和风险抵补能力强健,给了银行减少拨备计提力度的底气。截至2022年末,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实现同比下降,江阴银行、无锡银行等7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低于1%。
记者梳理发现,17家银行2022年拨备覆盖率实现上升,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等6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高于400%;江阴银行、张家港行、渝农商行等7家银行拨贷比高于4%,远高于监管要求。
其中,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时隔8年重回200%以上。“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表明,本行已渡过高风险成本期,信用风险暴露开始见顶回调,资产质量趋于稳定。”中信银行称。
展望2023年,多家银行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增业务不良生成减少,不良率较低,接下来将处理好“化险、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好存量的风险防控和化解,总体风险可控。
打法2
非息收入下降银行打通“轻重”界限
“量增价降”,是银行让利实体的现实结果;“不在拥挤的地方竞争”,是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现实与愿景之间,银行普遍通过资产摆布施展“平衡术”,向资本节约利用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