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上调评级至超配外资持续加仓中国股票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3月以来净流入额超3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连续3周净流入额超百亿元。多只海外中国股票基金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显示,今年2月,包括贵州茅台、平安银行、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在内的多只股票获得大幅加仓。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更旗帜鲜明地表示,其已将中国股票评级调高至适度超配。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多地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前沿
自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以来,上海、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纷纷加快相关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多位人工智能和科研领域专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AIforScience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有可能推动我国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券商积极布局A股新进17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随着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陆续出炉,券商自营盘的操作路径同步浮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券商新进17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有48家上市公司获加仓。从配置方向来看,制造业、非银金融、电子、电力设备等板块依旧是重仓行业。
【证券时报】
●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10日上市
4月4日晚,沪深交易所宣布,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至此,从2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发布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制度规则起,仅一个多月,沪深两市即迎来主板注册制首批新股上市。
●69家公司发布一季报预告近八成预喜
至4月5日记者截稿时,已有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从预告类型来看,业绩预喜(预增、续盈、略增、扭亏)的有55家,占比79.71%;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分别有8家、8家、5家、5家公司上榜。
●央企专业化整合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专业化整合不断落子,从侧面反映出此前央企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某些阶段性问题,包括业务趋同化、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专业化整合被寄予厚望。对于央企而言,整合指向进一步提高央企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产业来说,无论是提升产业集中度,还是补链强链延链,都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质量。
【证券日报】
●拆解上市券商五大主营业务投行最具成长性自营显著承压
当前已有超半数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年报。从五大主营业务来看,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转型加速;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提升;自营业务成为业绩拖累主因;而投行业务表现亮眼,成为券商最具成长性的业务。
●复苏与重估提升银行业投资价值
银行股的股息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首先,国内银行盈利较稳定,净利润相对较高,从“分子端”提高了股息率水平。其次,国内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从“分母端”提升了股息率水平。稳健的业绩是银行股保持高股息率的“底气”,不过,去年银行营收增速明显低于近年平均水平。
●915家公司发布利润分配预案现金分红已成主流
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已有91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利润分配预案,其中现金分红是主流,上述915家公司中,909家提及了金额不等的现金分红预案。部分公司在现金分红的同时,还提出了送转股份。从每股分红的金额来看,贵州茅台仍是这915家公司中分红最高的公司,此外,一些能源企业的每股分红金额也比较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