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领域有了新进展
时间:2023-04-04 00:00:00来自:国泰君安字号:T  T

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领域有了新进展。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团队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团队合作,在大规模语言预训练模型前沿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工作选择了超过100个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对主流增量微调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性能比较和分析,得出多项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将加深对基础模型的认识,为其创新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MachineIntelligence》期刊。

研究揭示GSDMB膜打孔介导细胞焦亡的结构基础和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丁璟珒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揭示了IpaH7.8特异性识别GSDMB和GSDMD两种焦亡蛋白的结构基础,破解了GSDMB可变剪接调控细胞焦亡活性的精确分子机理。该研究澄清了GSDMB没有细胞焦亡活性的错误认识,指出细胞中GSDMB不同亚型是探究GSDMB生理功能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首次破解了GSDMB通过转录水平的可变剪接调控细胞焦亡活性的精确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新方法制备高宏观铁电性能薄膜。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结构材料,采用一种简单的溶液外延生长方法,获得了超薄(低至1纳米)铋氧化物薄膜,薄膜稳定呈现出高宏观铁电性能。课题组确立了Bi6O9层状结构,该结构的生成能明显低于其他化合物,而且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和最稳定的结构,并通过引入钐元素有效稳定了低维下的层状结构。该研究对于原子尺度薄膜制备及原子尺度高密度电子器件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所开发的制备技术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原位电镜确认立方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白雪冬、王立芬团队,通过发展原位冷冻电镜,借助像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剂量电子束成像技术,实现了以分子级分辨率观测冰的生长结晶过程,并原位表征结构的演化。研究展示了-170℃左右的低温衬底上气相水凝结成冰晶的过程,发现了立方冰在这种低温衬底上的优先形核生长。分子级成像证实了水结晶可以形成各种形貌不一的单晶立方冰,随着时间的增加,冰晶整体中六角冰的占比逐渐增加,表明异质界面在立方冰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中国科大在可燃冰绿色可持续利用领域取得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龙冉团队设计了一种铜掺杂的二氧化钛催化材料,以绿色且易得的碱金属卤化物为卤素源,在光照下实现了卤代甲烷的高效合成。该方法可以利用海上的光照和海水条件,将甲烷高效地转化为氯代甲烷,证实了光催化甲烷氯化技术在可燃冰利用方面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串联反应装置,实现了以甲烷为原料的甲醇和药物中间体合成。该工作为甲烷的高附加值转化和可燃冰的开采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