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银行业危机过去了吗?
时间:2023-03-27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近期,多家海外银行发生危机,重新唤醒市场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记忆。硅谷银行从披露亏本出售债券投资组合到倒闭仅用了48小时,而瑞信集团因财报出现“重大缺陷”以及大股东拒绝注资导致破产,进一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美欧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背后的原因离不开自身经营风险。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其在2020年至2021年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时期,伴随着创投领域的繁荣大量吸收科技企业的存款,导致存款集中度较高且受加息影响的脆弱性凸显。从资产端来看,硅谷银行将储户短期存款过度投资于长期美债和MBS,未对利率风险进行充分对冲。而对于瑞信而言,在本次危机爆发之前,已经存在大量风险管理失误和经营不善的情况。瑞信财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39亿瑞郎,同比减少20%,净亏损73亿瑞郎,较上年多亏56亿瑞郎。具体来看,交易收入由盈转亏、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锐减是导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反映了瑞信投行相关收费业务收入下滑以及财富管理相关收入的萎缩。2022年末,瑞信总资产5314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9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59%。从负债端来看,存款较去年锐减1596亿瑞士法郎是主要因素。

当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时,最弱势的部分往往首当其冲。虽然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在规模、资产和客户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它们暴露了一些共性问题。一方面,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美欧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且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当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负债成本明显上升,持有资产价格下跌,资产负债表健康便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客户和投资者对银行失去信心加剧了流动性压力,使得风险迅速传导。

为了降低风险蔓延的可能性,美欧监管部门及市场迅速采取危机应对措施。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设立了银行定期救助计划,硅谷银行储户已获得“完全救助”。瑞士政府撮合了瑞银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以避免瑞信倒闭。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欧洲和瑞士央行采取联合行动,通过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增加美元供应并将操作频率从每周增加到每天,此措施至少将持续到4月底。此外,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获得了美国11家大银行联合注资300亿美元,并保留至少120天,有助于避免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

未来海外金融风险演绎路径仍待观察。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周期往往伴随着美国或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或债务危机,原因在于美债利率是全球金融资产定价的“锚”,美联储加息往往会触发高杠杆国家或机构的危机。本轮美联储加息节奏相比以往更快,金融体系所受冲击也更迅猛,未来的风险演绎路径仍有待观察。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欧金融监管不断强化,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显著抬升,且有大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流动性风险,因此系统性风险暂时可控。但另一方面,美国部分银行的巨额浮亏风险是广泛存在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美国银行业整体的证券投资未实现损失高达6200亿美元。目前,美联储仍维持较高利率,短期市场对美国中小银行脆弱性的担忧依然存在。从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及鲍威尔的表态来看,美联储亦在“维护金融稳定”与“抑制通货膨胀”之间寻求艰难的平衡。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