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中,黄诺一大早就要赶往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班,这是一个三面环水的人工岛屿,每天早高峰,进岛的必经之路都十分拥堵。
“十多年前,我从上海交大人工智能专业毕业,那时国内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公司。”黄诺与上海证券报记者谈起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发展态势,颇为感慨。
去年,他被一家专注于汽车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公司挖去搞人工智能,这家初创企业2022年4月才“诞生”于人工智能岛。
这个小小的人工岛屿,不仅汇聚了微软、IBM、英飞凌、百度、阿里平头哥等人工智能龙头,还吸引了云从科技、汇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以及一大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为什么初创企业选择在这里落户?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最大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以人工智能岛为核心的张江科学城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形成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极核”的张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这里是上海单体园区或同样平均面积中,人工智能企业人才最集聚、技术最高端的区域。
这个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的小岛,何以能在短短数年内快速聚集人才、技术、资本,迅速形成产业生态圈,成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示范区?
筑巢引凤构筑生态竞争力
3月22日,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发布了一则大消息:AzureOpenAI加速计划出炉。据悉,加入这个计划的企业,可以在微软实验室的指导下使用OpenAI的GPT模型赋能自己的产品。
这是张江人工智能岛AI赋能中心理念的最新实践计划。早在2020年5月,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发运营方——张江集团就提出了AI赋能中心的理念,AI赋能中心通过引导助力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打造AI专属赛道,加速各产业领域的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
“有想法就可以试,有技术就有场景。”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张江致力于帮助入驻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推动场景落地。“我们将张江人工智能岛比作一个巨大的场景,搭建企业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我们与龙头企业共建孵化器,让大中小企业实现联合创新,推动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合作,加快产品落地;打造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和生态环境等。希望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总部企业入驻张江,形成张江独特的生态竞争力。”
这种筑巢引凤、彼此赋能的经营理念,催生了人工智能板块在张江的崛起。
张江人工智能岛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是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
目前,岛上有30多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集聚了IBM研发总部、微软AI&IoTInsider实验室、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跨国企业,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阿里巴巴上海平头哥、云从科技、小蚁科技、汇纳科技、黑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以及张江创业工坊@AIsland、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IBMWastsonBuild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创新平台。
“未来,将有8000位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岛上工作。”张江集团介绍。
这些活跃的AI人才,都在聚焦一个问题:如何用AI技术来进行场景创新,造福人类?
在位于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人工智能体验中心,智能冰箱会提醒食物保质期将近,燃气灶在食物烧干时会自动关闭;机器人小沃陪你边“走”边聊;借助语音识别、AR和VR技术,学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全方位无语言障碍地聆听精彩课程……有些“AI+”场景,已经在浦东国际人才公寓样板间等投入使用。
而对于技术细节的刨根究底,奠定了人工智能一流原创能力的根基。从“抢跑”到“领跑”的过程中,将知识和资本有机结合,让科学家、企业家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发挥头雁作用——成为上海张江人工智能高地建设的鲜明特色。
“说到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张江。”汇纳科技联席总裁张柏军说。
2018年4月17日,张江人工智能岛揭幕。作为首批入驻企业,汇纳科技不曾为招人而烦恼。“岛内人才集聚度高,公司招人从来不是问题。”
“AI产业的特点是不能靠一个人、一家公司解决所有问题,聚生态之力是对AI企业发展最普惠有效的策略。”对于入驻5年来的成长,张柏军体会颇深。在汇纳科技总部办公地不到100米的范围内,聚集了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这里汇聚了AI产业链的一批领军企业和优秀人才,大家都非常务实,走两步就可以互相交流。”张柏军告诉记者,有时候在园区里散个步,大家突然有个项目想法,下午就可以组织人员对接,把想法落地。
尝到了产业集聚的“甜头”,汇纳科技还将两座办公楼的其中一栋辟出了部分空间,将投资的产业链公司办公地也搬到了张江人工智能岛。碰到问题和客户需求,汇纳科技和控股公司快速互动,在同一个办公楼里快速敲定方案。
制度供给:在制定“游戏规则”上下功夫
筑巢引凤,政策先行。张江之所以能倚“岛”发力,建成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得益于上海在AI制度供给上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