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双碳”目标,开启供给侧改革2.0:
(1)从碳排放结构看,电力、工业和交通部门是中国长期以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电力和工业脱碳任务最为迫切。
(2)从能源消费结构看,近十年中国传统能源占比逐渐减少,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供给层面优化能源结构是长期核心目标。
两个抓手,碳交易和ESG助力低碳转型:
(1)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一是通过降本增效控制碳排放,以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二是发挥碳价引导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倒逼碳减排。
(2)ESG投资有助于弥补“双碳”的资金缺口。
四条路径,高碳排行业实现有序转向:
(1)煤炭:短期紧供给,长期弱需求。短期来看,在双控双限背景下,煤炭供需明显错配导致板块景气度大幅提升,“稳价保供”
未能完全遏制市场内生性涨价动力。长期来看,煤炭需求将进一步萎缩,清洁能源替代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是重要转型方向。
(2)钢铁:转型由供给侧向需求侧传导。在供给侧,产能升级推进钢企兼并重组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长流程碳排放高,将逐步被短流程替代;电炉炼钢污染更小将成为主流,且钢铁报废加速为其提供充足原料;氢能炼钢或成为终极零碳技术,但成本较高,规模应用仍需时日。在需求侧,城市化进程放缓,地产行业低迷,钢铁下游消费长期不乐观;高端制造业发展带动中高端特钢需求增量,成为钢铁消费未来主要突破口;远期新材料替代风险较大。
(3)建筑:装配式建筑引领绿色减排。建筑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比例较高,产业链减排空间较大。其中,装配式建筑在建材生产和建筑施工阶段均占据显著的环保优势。
(4)有色金属:与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将成为新一代重要能源材料。金属铝作为单吨耗电量最高的行业,产能升级势在必行。
其中再生铝成为弥补供需缺口的关键,是金属铝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