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3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和低碳负碳产业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用能替代,增加油气商品供应,持续提升油气净贡献率和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点评:
一、《方案》要求油气企业提高油气资源供应能力,推进发展新能源产业1、坚持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推动油气供给稳步增长和产业转型关于指导思想,《方案》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大规模发展,实施陆上、海上清洁替代行动。推动油气开发企业提高油气商品供应量、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关于主要目标,《方案》指出,到2025年,通过油气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满足油气田提高电气化率新增电力需求,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通过加大增压开采等措施,累计增产天然气约30亿立方米。通过低成本绿电支撑减氧空气驱、二氧化碳驱、稠油热采电加热辅助等三次采油方式累计增产原油200万吨以上。此外,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开发利用地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努力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推进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逐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初期立足就近消纳,加强陆上风光发电、海上风电、储能、绿色油气田建设关于发展方式,《方案》指出,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初期立足于就地就近消纳为主,大力推进陆上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提升油气上游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积极推进绿色油气田示范建设。
(1)统筹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与风光发电。重点推进大庆、长庆、胜利、塔里木、新疆、华北等油田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支撑油气勘探开发清洁用能,加快实现燃料油气的替代,提高油气采收率。在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油区内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积极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在新疆、青海、甘肃等油气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油气与太阳能同步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油气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供热,助力低碳油气开发。
(2)统筹推进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与海上风电建设。通过海上风电开发为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力,替代分散式燃气或燃油发电,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考虑到海上油气田开发和后续滚动上产涉及航空、运输、管道建设规划布局,逐步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充分依托岸电保障油气产业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有序开发漂浮式风电,为深远海油气平台输送绿色电力。
(3)加快提升油气上游新能源存储消纳能力。推动新型储能在油气上游规模化应用。发挥储能调峰调频、应急备用、容量支撑等多元功能,促进储能在电源侧、油气勘探开发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有序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发展。陆上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海上打造以风电与天然气发电融合发展为主的综合能源模式,为海上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
(4)积极推进绿色油气田示范建设。在新能源富集、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油气田,建设一批低碳或零碳油气田建设示范工程。促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应用方式和体制机制等创新,进一步降低天然气自用量,扩大分布式能源接入和应用规模,创新新能源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合作模式,完成低碳油田建设和示范引领,有力支撑油气行业清洁低碳转型。
3、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产能配套项目关于保障措施,《方案》指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清洁替代的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新能源项目,优先列入各级能源发展规划,提高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项目备案效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技术创新攻关力度。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产能配套项目,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等油气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进一步促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三桶油”加强“增储上产”力度,积极进行新能源产业建设,有望享受产业协同效应
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较高,“三桶油”多年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进“增储上产”,实现了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三桶油”积极进行新能源产业建设,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在《方案》强调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提高油气商品供应量,推进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三桶油”有望实现油气勘探开发和能源转型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