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坐上"快车"!今年八成私募产品赚钱,这类策略表现惨淡,看好低估值核心资产
时间:2023-03-1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经历了一轮快速反弹后,节后市场开启震荡调整,资金的分歧开始加大。汇聚诸多高手的头部私募,今年业绩整体表现强劲,但亦呈现不小分化。

券商中国记者从渠道获悉,东方港湾黄海平、正圆廖茂林、新思哲韩广斌等旗下代表产品今年收益达到15%;景林和高毅的业绩亦相当突出,邓晓峰、冯柳、高云程等旗下代表产品业绩均超过10%;而合远管华雨、趣时章秀齐等明星基金目前仍在盈亏附近徘徊。

头部量化今年的指增产品收益表现亮眼,整体盈利达到10%左右,超额则达到6%~7%。其中,1000指增的超额更高,达到8%~10%;但量化CTA产品则表现惨淡,大部分产品都是负收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有业绩记录的23659只私募基金,今年来整体收益为4.16%,其中高达八成的私募产品赚钱。不过,2月整体收益为-0.38%,整体表现不佳,拉低了今年来整体收益。

此外,不少百亿私募发布了最新月报,如何看待当下市场的变化备受关注。有百亿私募表示,当前A股难得的站在了基本面变化、估值、利率流动性、风险偏好都相对有利的时点,看好低估值核心资产的再次绽放。

八成私募产品赚钱,部分头部私募坐上业绩“快车”

随着疫情的逐渐褪去,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全面拼经济。身处资管行业的私募基金,今年则纷纷抢反弹、拼业绩,欲将去年缩水的规模赚回来。

1月,股市强劲上涨,市场情绪显著回暖,私募基金迎来开门红。到了2月,市场开始分化,资金的分歧加大,开启震荡调整。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有业绩记录的23659只私募基金,今年来整体收益为4.16%。其中,18923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为79.98%,即高达八成的私募产品赚钱。

2月份私募基金整体表现欠佳,拉低了今年来整体收益。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有业绩记录的23900只私募基金,2月整体收益为-0.38%。其中,11679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为48.87%。

从年内业绩来看,百亿私募整体表现强劲。其中,东方港湾黄海平、正圆廖茂林、新思哲韩广斌等旗下代表产品今年收益达到15%;和聚、鸿道、大禾、华安合鑫等旗下代表产品今年收益也超过12%。

不少老牌股票私募坐上了业绩增长快车,景林和高毅的业绩亦相当突出,其中邓晓峰、冯柳,高云程、金美桥等旗下代表产品业绩均超过10%。不过,合远管华雨、趣时章秀齐、勤辰张航等明星基金目前仍在盈亏附近徘徊。

头部量化不同策略分化显著。其中,规模最大的指增产品收益表现亮眼,无论是300指增还是500指增,整体盈利达到10%左右,超额则达到6%~7%;而1000指增的超额更高,达到8%~10%。具体来看,佳期、稳博、龙旗、灵均、九坤、诚奇、衍复、明汯等旗下指增产品收益均超过10%。

量化CTA产品则表现惨淡,大部分产品都是负收益。白鹭、洛书、冲和、富善等旗下今年量化CTA代表产品浮亏达5%,这与CTA市场整体盈利不佳有关。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月有业绩记录的2696只期货及衍生品基金整体收益为-1.94%,期货及衍生品是今年来唯一整体收益为负的策略,今年来有业绩记录的2665只期货及衍生品基金整体收益为-0.59%。其中,1178只实现正收益,占比为44.20%。

百亿私募:看好低估值核心资产再次绽放

在股市震荡调整以及分化加大的背景下,市场缺乏明确的方向,不少资金开始涌入低估值的中字头央企。近期,不少百亿私募发布了最新月报,如何看待当下市场的变化备受关注。

百亿私募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在最新月报中指出,指数平稳的背后,资金配置的再平衡过程在迅速展开,这一点在行业表现的分化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投资者在减配新能源的同时,也积极的在AI、数字经济和低估值央国企等新方向进行着尝试和布局,我相信市场最终的选择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届时新的一致预期又将会快速形成。

夏俊杰表示,2023年看好中国经济的显著复苏,看好国内地产和消费潜力的释放,看淡美国经济的显著衰退;在股票结构上,尤其看好低估值核心资产的再次绽放。“当然,这里面央国企会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完全没有改变。”

“经济在如期的复苏。无论是机场酒店的人流,餐馆的排队,打车的等候,这些应该都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同时,国内二手房的交易也率先回暖,看房的人,装修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当然,从二手房到新房,从成交量到价格往往会有几个月的时滞,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地产的复苏会继续带动其他消费的增长,进而螺旋向上。”夏俊杰说。

远信投资首席研究官黄垲锐也表示,乐观看待今年A股市场的机会。不同于2022年通胀、疫情、摩擦等多因素扰动,当前A股难得的站在了基本面变化、估值、利率流动性、风险偏好都相对有利的时点,今年的核心矛盾在于国内需求复苏的方向和节奏。

黄垲锐指出,该机构判断前期的“弱经济现实+强政策刺激、强复苏预期”,将逐渐变成“产业政策推动转型+经济现实逐季上行”的“弱”复苏。今年有望迎来经济的逐季好转和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对应到上市公司,存在业绩和估值提升的可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