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扎实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时间:2023-03-09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对外,外汇交易中心将持续拓展渠道、扩大品种、完善机制;对内,外汇交易中心将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落地,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通合作。

一头连着经济主体,一头连着宏观政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我国金融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和关键枢纽。

2022年,银行间市场成交额突破2100万亿元,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未来,外汇交易中心将如何书写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新篇章”,并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阶,同时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外,将持续拓展渠道、扩大品种、完善机制;对内,将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落地,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通合作。

稳步拓展开放渠道

有序扩大开放品种

上海证券报:请介绍一下,外汇交易中心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后续,将如何提升境外投资者服务水平、完善相关金融产品体系,并稳步推进金融制度性开放?

霍颖励: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外汇交易中心立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金融市场实际,借鉴发达金融市场经验,稳步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目前,我们已与3家境外主流交易平台全部连接,境外投资者可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和债券通“北向通”渠道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并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资金汇兑和汇率风险管理;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启动,境内投资者投资全球债券市场的渠道进一步拓宽,银行间市场实现双向开放;2022年7月,外汇交易中心与香港交易所等机构签署“互换通”框架协议,正按计划推进各项准备工作,这将为境外投资者开展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加有效、便利的支持,对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重视与国际规则接轨,基于国际市场规则推出了交易分仓、特殊结算周期、国际付费模式、收盘价交易等机制。银行间市场开放方面的有益尝试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推动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2022年,境外投资者在银行间市场成交56万亿元;截至去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主体1071家,外汇市场境外会员197家,全球百强资产管理公司中有80家进入市场。

下一步,外汇交易中心将按照国家关于金融开放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开放。一是稳步拓展开放渠道、有序扩大开放品种、持续完善市场机制,不断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的便利性和友好性。二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规划,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和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开放生态。

稳步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

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市场联通合作

上海证券报:外汇交易中心一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阵地。请介绍一下,未来还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继续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阶?

霍颖励:外汇交易中心始终将银行间市场建设和改革发展放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外汇交易中心根据人民银行授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DR)等指标,这些指标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和信贷等资产的定价基准,有力推动上海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日益丰富,交易机制逐步完善,参与主体渐趋多元,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2022年银行间市场成交额突破2100万亿元,在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份额稳定在70%左右,为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外汇交易中心将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优势,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持续提升能级、强化功能。

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银行间市场供给侧改革,不断丰富产品、优化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为上海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夯实基础。二是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开放,持续拓展渠道、扩大品种、完善机制,依托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健全离岸交易服务体系,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三是完善银行间指标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准价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切实增强上海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四是提升金融市场效能,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落地,积极探索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通合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五是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效安全运转保驾护航。

持续深化银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