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引领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并充分肯定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大国、制造大国,但在原创性技术方面仍然有缺失。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多变,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产业链进行了一些封锁,出现了断供风险。要实现‘两步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在现有技术上实现自立,在未来新技术上实现自强。实现这两点,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的作用。我将带领奇安信继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力度,成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标杆。”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听取完政府工作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这是齐向东第一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今年,他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和国家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两大方面,带来了五份提案。
其中,三份提案和民企发展有关,分别是《关于提高会计准则对研发投资包容度的建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的建议》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骨干民营科创企业发展信心的建议》。另外两份分别是《关于网络安全要遵循“零事故”目标的建议》和《关于数据安全任重道远,需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的建议》。
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奇安信于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从此迈上新的发展起点。上市两年多时间,奇安信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3%;实现归属净利润5520.7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增加6.1亿元。
奇安信如何实现扭亏为盈?如何看待网络安全行业的未来发展?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围绕上述话题和提案内容,近日齐向东接受了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的采访。
解决“卡脖子”问题首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齐向东表示“特别期待”。“为了这次两会,我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行业研究等等,形成了五篇提案。”
作为网络安全企业的领军人物,齐向东持续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这次他带来的两份提案与行业发展有关。
他指出,网络安全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引领问题。这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威胁发现和态势感知技术。网络防护的核心是感知预判、发现攻击、阻断攻击、迫使犯罪中止。近年来随着网络攻防对抗不断升级,网络攻击方法不断创新,越来越隐秘难测,需要威胁发现和态势感知技术。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创新,才能跑赢网络罪犯。
“其次是漏洞挖掘和检测技术。网络攻击源于漏洞,漏洞是防护系统的天敌,漏洞也是威胁情报的核心内容。目前,主流IT软、硬件多数都是外国厂家的。厂家是最容易发现和收集目标系统的漏洞情报的,这方面美西方国家有优势。”齐向东说,“还有核心软硬件方面,网络安全产品还要依赖高端芯片和核心软件,这些产品的断供也会影响高性能网络安全产品的出货。”
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奇安信已有所布局。据齐向东介绍,公司正在与信创厂商和生态伙伴合作,全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公司不仅联合飞腾信息、麒麟软件等信创厂商及清华大学、中科院信工所等科研机构,成立了“自主可控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也和十几所985高校、数十家重要行业单位成立联合实验室或工作组,启动了联合攻关任务,有望从根本上消减以上各种风险。
针对企业如何加强科技创新,齐向东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加大融资支持,延长贷款期限;二是提高会计准则对研发投资的包容度;三是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工程。
“在会计准则方面,建议学习钻探行业,只要是省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卡脖子’项目,研发费用就可以资本化,让企业在研发当年和研发过程期间,不影响利润,研发成功后在寿命年限内,在毛利润中扣减摊销项目成本,让股东能看到‘卡脖子’项目在研发期既不减少去年当期利润,又能在投产期增加利润,自然就支持经营层攻克‘卡脖子’难题了。”齐向东说。
建立内生安全系统网络安全行业被视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重研发投入,如何实现盈利是奇安信近些年来面临的重要课题。齐向东曾在2022年年会上提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扭亏为盈。日前奇安信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这个目标得到兑现。
齐向东对2023年企业的发展仍充满信心。“数字化越深入,安全越担忧。随着国家的政务一体化建设,各省市数据中心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加快,很多行业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像水、电、煤气等重点行业的网络安全风险加大,一旦出现纰漏,会给人民生活、企业经营、国家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化进程加快,网络安全的底板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
他认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位置。网络安全产业还处于高速增长的初级阶段,需求旺盛不会收缩,但供给侧依旧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动力有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