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施审慎的资产损失拨备制度
人民银行2月24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透露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等六大政策主线思路,同时深入回应市场关切,强调“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围绕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报告在专栏中进一步阐述其内涵。人民银行表示,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标准,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施审慎的资产损失拨备制度,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聚焦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线思路,报告称,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报告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
报告提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报告明确,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
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报告以专栏形式聚焦“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支持稳增长”,其中提及,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专栏强调,在完全核销历史成本的基础上,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上缴了所有的历史结存利润,并对外公开披露,这是提高央行财务透明度的重大进展。
“人民银行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也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专栏称,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保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服务于公共利益,开展工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人民银行表示,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标准,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施审慎的资产损失拨备制度,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进而保障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精准有力实施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深入阐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字内涵。报告认为,稳货币是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基础,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
在“稳”的基础上,报告称,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较快、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报告说,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战略支撑和“进”的战略空间,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对于我国通胀形势,报告判断,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根据报告,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均维持在2%左右,在内外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
展望未来,报告称,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报告提示,未来国内物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