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重磅药物上市!创新药企必争之地,近3000亿超级市场?多家A股公司入局
时间:2023-02-26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2月24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在国内上市,这是该药在中国首次获批,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近两年,ADC药物在医药行业火出圈,成为创新药企的必争之地。国内大多数创新药企都对此有所布局,且研发成果逐渐受到国际认可。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该领域的国内新药研发已斩获超过180亿美元的“出海”战绩。今年,该领域的交易案例更是明显提速,2月份已完成两宗交易。

ADC药物,为何这么牛?

又一款“ADC超级神药”来了

德曲妥珠单抗,即优赫得(英文商品名:Enhertu)。这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已在海外获批多种适应症,被称为“ADC超级神药”。

本次在中国获批,适应症为“单药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

通俗来说,该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抗体精准识别体内表达癌细胞的HER2靶点,然后派药物进入癌细胞,释放化疗药,击杀癌细胞及其附近的潜在病变细胞。

去年4月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将德曲妥珠单抗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之后不久,就将该药的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

这款药有多引人注目?早在2019年,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达成一项高达69亿美元的合作,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和商业推广该药。

该药在最近做的三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与恩美曲妥珠单抗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2%。

也就是说,用过其他化疗药却仍然没办法压制住的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不但可能有办法,而且还大概率比另一款药效果更好。

去年8月,CDE还受理了德曲妥珠单抗在中国的第二个适应症上市申请,拟用于治疗既往在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或在辅助化疗期间或完成辅助化疗之后6个月内复发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成人患者。

什么是ADC药物?

至今医学界对癌症还没有比较好的根治手段,这是因为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容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此,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药研发方向,大多数是朝着“精准识别癌细胞、精准释放药物、减少自身损伤”这一目标努力。

在此背景下,ADC药物应运而生,被称为新一代“抗癌神药”,有着“智能生物导弹”和“魔法子弹”之称。这些称呼,足以表明ADC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精准和智能。

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由单克隆抗体、偶联链和细胞毒性小分子三部分组成,是一种融合了小分子药物细胞毒性和抗体靶向作用的强效抗癌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将细胞毒药物定向递送到肿瘤病灶,具有超强的靶向肿瘤杀伤效果和能力。

相比其他传统化疗药,ADC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少,不会导致患者使用传统化疗药后出现的高毒副作用。

除此之外,它的智能还体现在——传统化疗只针对高活跃癌细胞,而ADC药物不仅灭杀活跃度高的分裂期癌细胞,也可以杀死“潜伏”的休眠期癌细胞或狡猾的肿瘤干细胞。因此,使用ADC药物,更能降低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

从ADC药物的研发历史进程来看,其大概经历过三代迭代。

第一代ADC药物的抗原特异性低、毒性载荷不够强。为了改进毒性载荷不够的缺点,第二代药物采用了毒性更强大的小分子,但代谢物容易在患者血液中造成较大的毒副作用。为此,第三代药物采用位点特异性偶联的方法,使药物在体内更容易代谢和排出体外。

创新药企的必争之地

随着癌症病人的攀升和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ADC药物广受青睐,成为知名创新药企的必争之地。

有条件研发的药企浩浩汤汤地加入研发大队,没有条件的药企则不惜重金收购,甚至还有药企“两条腿走路”。

ADC药物在资本市场上有多受欢迎?有个收购案例足以证明——为了拿下ADC药物Trodelvy(靶向Trop-2治疗乳腺癌)的商业化权利,2020年,吉利德花费210亿美元将Immunomedics纳入麾下。

当时这笔收购曾一度在医药行业造成轰动,是那一年交易金额最大的医药并购案,但大多数分析师却认为这是一笔不亏的生意。事实证明,该疗法的市场前景确实广阔:2021年,就为吉利德带来了3.8亿美元的销售额。

去年6月份,国家药监局批准云顶新耀Trop2ADC疗法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Trodelvy;IMMU-132)上市。这款药的原研药归属,正是上述为此花重金收购的吉利德。为了获得这款药的国内独家许可,云顶新耀和吉利德签下了8.35亿美元的协议。

到目前为止,已获批上市的ADC药物还是稀缺资源,但市场前景广阔。

从二十多年前,全球第一款ADC药物Mylotarg(由辉瑞研发)上市至今,已经批准上市的ADC药物还不到20款。

而这不到20款的药物,却在2022年贡献了接近70亿美元的销售额。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到2026年,预计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亿美元(人民币近3000亿元)。

国内研发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