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央行2022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分析结论:2022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monetarypolicyreport,MPR)总体基调较为稳健,符合预期,尤其考虑到新旧交接期间政策连续性的要求,增量信息不多。我们认为,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将以稳健为主,但在经济动能回升时可能允许短端利率合理抬升,并促进资金从金融回流实体。由此看,短期降准降息的概率较低。稳增长方面,央行会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力量,如再贷款、贴息或低息贷款、定向贷款等等继续促进金融资源向保交楼、稳地产、促进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此外,如我们在《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2/01/29)中分析,预计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依然是稳健的,由于消费复苏将为增长提供最大及最持续的动力、宏观杠杆率在2023年有望保持大体平稳。
从货币政策总结、经济形势判断、短期政策取向、以及长期政策导向四个方面,我们对报告分析如下——
1)20224季度货币政策回顾
22年4季度广义货币信贷“量”稳中有降,“价”继续下行,房贷及票据利率均下行至历史低点。货币政策整体宽松,总需求不足、而非宽松力度不够,为主要矛盾。与3季度相比,22年4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WALR)季环比下行20个基点至4.14%,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个人房贷利率和票据融资利率季环比分别下降8、8、32个基点至4.57%、4.26%、1.60%。其中,加权平均房贷利率为有数据以来最低点。22年4季度,疫情扰动下融资需求较为疲软,社融同比增速从3季度末的10.6%回落至9.6%;由于去年四季度疫情推升压低消费并推升超额储蓄、理财赎回风波加速“类存款”回流存款/M2的共同影响,M2同比增速在去年11月一度上行至12.4%。但M2季末涨幅放缓至11.8%。流动性方面,22年4季度超储率季环比上涨50个基点至2.0%,但涨幅略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显示4季度银行间流动性大体平稳。
2)央行对国内外增长/通胀走势判断更新
央行认为海外通胀有所回落,但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薄弱;国内方面,央行认为消费有望回暖,通胀总体温和,但需关注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物价走势——综合看,货币政策将保持平稳,定向宽松,但总体资金成本难以继续下降。报告表示,近期全球通胀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受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地缘政治冲突、能源短缺、通胀高企等多重因素拖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动能承压。同时,央行提示海外“加息潮”的累积效应对经济增长、资本流动和市场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国内方面,央行表示消费有望回暖,疫情防控优化、经济逐步复苏、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等因素有望在2023年提振消费动能;央行同时指出居民消费倾向和未来疫情演进仍需关注。国内通胀形势方面,央行预计未来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PPI涨幅预计维持低位。然而受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政策累积效果逐步显现和海外高通胀等因素影响,央行指出应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3)解读周期性政策取向。
总体稳健,但宽松程度或不会进一步全面加码,近期降准降息概率均不高。更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预计今年央行结构性量化工具在保交楼、促进地产行业平稳去杠杆、绿色金融、促进基建、稳民生、支持实体尤其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倾斜。
央行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既着力于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固的支持,又要兼顾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在专栏2中,央行强调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近年来实现了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以及坚持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导向下的合理均衡水平保持稳定。由此看,短期央行可能不会执行LPR下调及降准等信号意义较强的宽松政策。
4)央行的中长期货币政策重点
央行将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对小微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此外,央行持续强调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坚守系统性风险底线。央行在专栏2提到创新和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使其发挥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作用,并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借助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此外,央行将继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在专栏3中,央行总结了过去在处置重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稳定制度建设等领域的举措,并强调未来将持续化解重点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风险,并健全金融风险预警、预防等的制度体系,补齐金融风险防范的制度短板。
风险提示:地产周期企稳不及预期,海外通胀走势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