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突然跳水,这个板块却逆市上攻!基金看多做多,背后的逻辑是...
时间:2023-02-17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2月16日A股午后跳水,整体行情惨淡。但在多日小阳铺垫后,医药商业板块却迎来逆市上攻,成为市场焦点。在这波阶段性反弹中,不少医药主题基金获得资金青睐,多只基金净值涨逾10%,最高涨幅超20%。包括中欧基金的葛兰和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在内,相关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已提前加仓布局。

市场分析指出,偏低估值和均衡轮动配置的医药主题基金阶段性表现占优。医药行业有望在2023年迎来投资大年,医药行业有着很强的进攻属性,是长牛行业和市场上涨的放大器,在增量资金不断入场之下,行业的总盘子仍不断变大,将是今年的投资主轴之一。

多只医药基金收益超10%

16日开盘医药商业精选指数和医药电商指数立刻展开攻势,早盘一度涨逾7%和5%,但午后沪指等大盘指数走低,两大指数攻势放缓,截至收盘,分别上涨1.59%和3.51%。个股方面,朗玛信息实现20%涨停,一度涨逾15%的药易购最终以10.43%涨幅报收,英特集团实现10%涨停,第一医药、以岭药业、一心堂等个股均实现3%以上上涨。

市场投研人士对记者说到,16日医药商业走高与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系。《通知》提出,各级医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

银华基金消费健康投资部基金经理秦锋表示,《通知》明确各级医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可以只在医院看病,不在医院拿药,可以去药店买药。对于头部药房来说,这有利于获得更多增量市场。“从政策的角度,处方外流,减少医院的流量压力,这是大的政策方向,并且和很多发达国家的模式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药房连锁还会通过自身的并购、自建和加盟等方式实现龙头集中度提升的逻辑,相比于海外国家,我们的前十大龙头占比远低于海外。从估值的角度,市场对于PEG估值一直是较为青睐的方式,特别是可持续的高增长往往可以给较高的估值溢价,对于药房板块而言,我认为未来1-2年的PEG估值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秦锋说。

从阶段走势来看,医药板块16日上涨可谓“有备而来”。比如,医药商业精选指数此前5个交易日已实现了5连阳,2月9日以来累计涨幅超过6%;医药电商指数同期累计涨幅同样超过6%。

医药基金方面。截至2月16日18只医药主题ETF有11只2023年以来实现了净主动买入,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净主动买入分别超过4亿元和5亿元。此外,主动投资的医药主题基金今年以来更是收益喜人。中邮健康文娱涨幅超过20%,申万菱信医药先锋涨超17%,圆形永丰医药健康涨逾15%,鹏华医药科技、中邮医药健康、长盛养老健康产业、国泰大健康等涨幅均在10%以上。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统计了115只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医药主题基金去年四季报发现,115只医药基金总规模达到2376亿元,相比三季度的2103亿元增长了273亿元。其中,中银创新医疗、万家健康产业、建信医疗健康、信澳医疗健康、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等基金是在2022年全年,或近期反弹中创造了较好收益的基金产品。

绩优医药基金有两类特点

早在去年四季度,相关医药基金就已提前加仓。比如,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股票仓位从2022年三季度末的85.93%上升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91.89%,仓位提升5.96个百分点。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也在四季度配置医药股,海吉亚医疗成为兴全合宜新晋的前十大重仓股;普洛药业则成为兴全合润新晋前十大重仓股。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指出,从上述115只医药基金去年四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的细分行业分布来看,医药基金的配置正处于近几年最均衡的状态:一是医疗研发外包的持仓占比是两年来最低(不足10%),不过仍然是医药基金的最重持仓方向。二是医疗设备占比有所下降,不少在三季度买入设备的医药基金在四季度的行情中有兑现收益。三是化学制剂的占比明显提升,这也是过去受集采影响最重的板块之一,也是个股分布和市值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之一。随着药品集采的影响逐渐离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四是受益复苏的医院,以及政策鼓励的中药,也继续成为配置较重的方向。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总结到,2022年业绩靠前的医药基金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偏低估值、逆向类选手,主要配置医药中偏稳健成长或防御属性方向,如原料药、中药、药房等;也可能是在主流赛道中寻找相对“非主流”的alpha品种。代表性的基金经理有万民远、池陈森、陈旭、陆海燕、白冰洋、易小金、肖世源、廖星昊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另一类是偏均衡轮动基金。这类产品对医药创新、医药消费、疫情受益、低估值等都会配置,但动态调整做得比较好。比如去年上半年的低估值方向、一季度的CXO、疫苗,二季度疫情放开后的医药消费,三季度的器械,疫情放开后的消费医疗、近期的医药创新的机会等。尤其是去年四季度的操作对业绩贡献非常大,如马牧青、杨柯、王泽实、陈颖等人的产品。

2023或是医药投资大年

业绩回升之下,基金经理的乐观预期再次成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