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还是离开,漩涡中的黄光裕亟须做出选择。
2月11日,同属“国美系”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国美通讯和中关村分别发布公告,对公司实控人一事予以说明。蹊跷的是,两家公司对于其重要股东——国美零售(“国美系”在港上市平台,亦是“国美系”核心企业)实控人的表述并不一致:国美通讯认为黄光裕一方无法控制国美零售董事会,中关村却认为国美零售董事会未生变。
面对同一问题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得不让人感慨,时代变了。回归至今两年间,黄光裕对国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最终非但未能东山再起,反而将原本正常运转的国美拖入巨额债务困局。国美通讯、中关村则已游离在外,两家公司作为公众利益实体,也不可能给予资金支持。
尽管面临空前的资金压力和信任危机,但国美电器并未停在原地,近期还公布了新的“自救措施”,让人无法理解究竟是背水一战还是虚晃一枪。
黄光裕的个人想法,关乎着国美的最终去向和上万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市场好奇,黄光裕本人是已经决意抽身,还是要最后一搏?
“国美和黄光裕早已在考虑推进破产处理的司法程序,但是目前陷入了一种僵局,各方对于破产清算还是破产重整迟迟未有定论。”这是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2021年2月16日,黄光裕出狱,面对市场的期待,他很快喊出了“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的豪言壮语。如今,黄光裕却要在市场中衔枚而行,甚至推开了实控人之位,而这是其身陷囹圄时也未放弃的。
谁的国美
国美是谁的?同是“国美系”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国美通讯称,由于黄光裕将其所持有的国美零售股权比例减少至10.74%,导致后者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公司的控股股东山东龙脊岛由国美零售间接控制,由于国美零售目前无实控人,因此公司也变为无实控人。
“国美系”另一家公司中关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关村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表示:其一,国美零售董事会成员未发生变化;其二,黄光裕仍是国美零售第一大股东,且持股比例有望迅速回升;其三,黄光裕系国美控股实控人。所以基于谨慎性原则,中关村判断国美控股与国美电器仍为一致行动人,黄光裕仍为公司实控人。
对于两家公司判断存在差异的原因,中关村证券部人士不予置评,称并未关注国美通讯公告。
需要指出的是,两家公司的判断依据存在分歧,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黄光裕在国美零售中是否已经“离场”?在董事会问题上,国美通讯认为,黄光裕及其关联方提名的3名董事占国美零售目前董事会成员数的一半以下,因此无法控制国美零售董事会。
中关村认为,国美零售董事会成员、及其全资附属公司国美电器执行董事均未发生变化,代表黄光裕的董事对国美零售董事会的重大决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董事会决议仅是当下的状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黄光裕依然手握主动权。
公告显示,黄光裕旗下全资子公司ShinningCrown和国美管理曾向国美零售提供免息无抵押贷款7.8亿港元。1月18日,国美零售称,ShinningCrown和国美管理将以0.115港元/股的价格,把上述贷款以及国美零售欠国美管理的1.1927亿元人民币供应商结款,用来认购国美零售新发行的股份。
部分报道和数据平台显示,黄光裕在国美零售上的持股已回升至30%以上。国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澄清了这一数据,他称这是理想情况下的数据。“特别股东大会计划已公告,债务资本化议案一旦获得通过,黄光裕持股比例将提升,并恢复至20%至30%之间。”该负责人说。
“应遵从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认为,“实控人认定一般基于两个条件:一是单独或合并持股超过50%,二是未超50%但远超其他股东,同时在董事会控制多数席位、控制着主要高管。”
综合来看,黄光裕在国美零售控股地位消失只是暂时的。况玉清称:“从外界公开资料感受到的国美经营和管理架构来看,黄光裕仍是实控人。”
大厦将倾
既然大权仍在握,黄光裕为何高调放手?
答案就在国美本身。
况玉清推测,黄光裕不想当实控人,大概是想甩掉实控人的义务。视各个交易所具体规则不同,在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及股票交易上,实控人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及拥有更多的信息披露义务。
一名家电公司高管持类似观点,“国美零售的实控人应该还是黄光裕,因为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从业务上看,国美早已陷入了拖欠货款、员工欠薪、老将出走、消费端失活的恶性循环。
日前,国美电器举办了一场新模式战略厂商沟通会,黄光裕胞妹、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出席并回应了现金流、债务等棘手问题,黄光裕本人并未出席。国美公布了多个“自救”措施,包括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性家电服务平台、线上App要打造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垂类电商及直播平台等。
新战略能否显效有待观察。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在现有电商格局里,培育一个有黏性的独立电商平台很难,需要在技术、运营、营销推广、生态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