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个人投资者2023年第一季度调查报告
2022年,行情冷清使全年盈利的个人投资者降至不足四成,并且自2018年以来,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全年业绩首次跑赢高净值投资者。
自2022年四季度起,随着主要指数再度收复重要点位关口,市场情绪显著回暖,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稳中有升,近八成投资者看涨2023年A股市场,对中长期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意愿有所加强。
个人投资者对2023年上证综指波动范围的预期较为集中,多数投资者认为沪指震荡区间将处于3200点至3400点之间。40%的投资者预测,2023年A股有望出现大消费股复苏的格局,在所有受访者中的占比最高。
2022年投资收益出现下滑
2022年A股主要指数纷纷下挫,沪指年线中断了三连阳。大盘行情整体疲软对个人投资者的收益造成了显著影响,仅37%的受访投资者在2022年获得正收益,这一数据远低于2021年及2020年的盈利数据。与此同时,打新收益进一步弱化,新股破发成为常态。经历了2022年的收益低谷后,个人投资者逐渐将目光转向表现更稳健的策略或产品。
近四成投资者在2022年取得正收益
在地缘政治“黑天鹅”叠加流动性紧缩的不利环境下,全球资本市场2022年普遍遭遇调整,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上证综指最终收报3089.26点,全年下跌15.13%;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25.85%和29.37%。
从投资者收益来看,本次调查中,37%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在2022年实现了盈利,较2021年减少了1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受访投资者中,2022年全年盈利幅度在10%以内的占比26%,盈利在10%至30%的占比5%,盈利超过30%的占比6%。同时,40%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在2022年的股市投资中亏损,较2021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另有24%的受访投资者表示收益率整体持平。
在往年的调查数据中,2021年及2020年全年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分别为53%和63%,而2021年及2020年上证综指的年度涨幅分别为4.8%和13.87%。由此可见,个人投资者的盈利状况与历年大盘走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在2022年,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小的投资者与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大的投资者相比,收益情况略好。在证券资产规模为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中,34.5%的投资者实现了盈利,低于本次调查的平均水平,46.29%的投资者出现亏损。在证券资产规模为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37.64%的投资者实现了盈利,36.68%的人遭受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4年的调查数据中,证券账户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的全年业绩均持续跑赢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
事实上,这一迹象在过去一年的季度调查中已初露苗头,在2022年一季度和三季度,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小的投资者在当期实现盈利的比例均超越了资产规模较大的投资者。
结构性机会贡献全年收益
2022年A股走势并不连贯,疫情、海外地缘冲突、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各种因素不断扰动投资者的情绪,在不确定性叠加的影响下,A股两度加速探底,又两度快速拉升,整体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在被问及“以下哪个定义最适合2022年A股市场”时,认为2022年A股属于“熊市”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29%,在所有选项中排名第一;25%的投资者认为2022年市场整体弱势,但结构性机会不少,占比其次;另有22%的投资者认为2022年市场属于震荡市无明显方向。
在分化明显的市场中,究竟哪类个股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调查显示,31%的受访个人投资者表示,2022年给他们带来最大绝对收益的是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赛道股,占比最高;13%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带来超额收益的牛股为有色、航运代表的周期股,占比居于次位。此外,因投资消费板块及金融板块取得不菲收益的投资者的占比也分别达到10%。
回顾2022年市场走势,4月底至7月,沪指从2900点附近一路冲上3400点,其间新能源汽车板块在产销数据的提振下屡创新高,汽车行业指数两个月内上涨近50%,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元,成为中国首家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汽车公司。
不过,投资高景气赛道股并非包赚不赔,有26%的投资者表示,在新能源板块中遭遇2022年最大单只个股亏损,在各选项中占比最高。这一结果显然与新能源板块在2022年7月之后冲高回落,并且连续三个月出现回撤的走势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虽然投资者买入以食品饮料、医药为代表的消费股的收益并不突显,但遭受亏损的比重在周期、赛道、金融、科技等不同风格板块中最低,仅为7%。而在2022年四季度,上证综指止跌企稳再上3000点关口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酒店餐厅、景区旅游等与居民出行息息相关的消费板块全线复苏,全聚德、西安饮食等老字号餐饮企业的股价在短期内翻了一倍有余,显著激活了市场情绪。
指数基金避险特征获重视
当被问及2022年全年投资指数基金产品的收益时,39%的投资者表示获得正收益,较股票投资收益高两个百分点;31%的投资者表示遭受亏损,较股票投资少了9个百分点;另有31%的投资者表示盈亏平衡。
在具体的基金种类上,32%的投资者选择了医药、消费等蓝筹ETF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