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数量”指标感知经济稳步回升节奏
住房和家电销量恢复增长、全国项目中标量和开工量同比大增、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数量继续增多……近期一系列“数量”指标表明市场需求正在回暖,经济循环逐步通畅,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统一框架突出特色全面注册制激荡再融资活水
Choice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多种再融资方式,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0万亿元,远超同期约2.6万亿元的IPO募资总额。不难看出,再融资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渠道,以宁德时代、京东方、顺丰控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公司通过再融资募集了充足资金,加快了发展步伐。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上市公司争相发力生物育种赛道
2月14日,多位国内种业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产业化层面为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指明了方向,将推动种业行业和企业从技术储备到应用的转变,并加快开发和应用新的生物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水平和竞争力
【证券时报】
●债市配置新偏好:中短期信用债成“香饽饽”
随着年初以来债市逐渐摆脱去年底赎回潮余波,信用债市场迎来持续的反弹回升行情。尽管上周资金利率收紧,但债市在配置需求带动下并未因此受明显冲击。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精准投放呵护资金面,流动性充裕无虞,中短期高等级信用债仍有望持续修复上涨。
●网下打新规则将生变:参与者账户资金有要求违规最长拉黑3年
为避免弃购情况发生,《意见稿》对一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提出了现金资产规模要求,配售对象在证券公司开立的资金账户中资金余额应不得低于其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最近1个月末总资产与询价日前1个交易日总资产孰低值的1‰。此外,还加大违规行为处理力度,诸如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多次发生违规情形,最长可列入限制名单36个月。
●农业农村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日前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则要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指引,对其全过程监管。
【证券日报】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是开年以来第四次被强调央企专业化整合与加大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成今年新看点
2月13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是开年第四次“现身”国资委重要会议。
●年内27家公司主动撤销上市申请“一查就撤”现象究竟藏着什么问题
今年以来,A股已有29家公司上市申请终止,其中27家为主动撤回,2家为审核不通过。主动撤单企业中,2家此前被抽中现场检查。专家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下,监管部门需协同联动,加强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信披违规、未勤勉尽责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减少、杜绝“带病闯关”行为。
●严守三条红线和三项原则远离“伪市值管理”
顾名思义,“伪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与掮客、操盘方、配资中介(资金方)等相关机构和个人相互勾结,利用资金、持股、信息等优势拉抬公司股价,帮助实控人或大股东在短期内实现高价减持股票。对于这种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及时行动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予以严厉打击,以切实净化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