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3分钟不拜我为师算我输”“学会成交量1年翻10倍”……每天晚上10点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一批财经主播便活跃起来,他们用各种“浮夸表演”引导用户购买课程或软件,精准“圈层”。
2022年9月中旬,上海证券报独家起底了直播荐股产业链,揭露了平台导流背后的套利乱象(详见上海证券报2022年9月14日刊发的《直播荐股产业链调查:“假股神”是如何精准收割“真粉丝”的?》)。12月下旬,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印发了《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严厉打击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等行为。通知明确: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2023年3月底前,现有网上涉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的信息、账号和网站平台得到基本处置;2023年6月底前,证券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要求得到落实,网上证券信息内容明显改善,非法证券活动多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整改情况怎么样了?上海证券报记者跟踪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多个短视频直播平台加大了对涉股票直播的审核、规范力度,以“平台吸粉—引流拉群—收费荐股”为套路的“股神”大幅减少。不过,个别短视频平台的午夜时段,仍有大量财经主播“出没”。由于大部分主播未在直播间中列示其姓名和相关执业编号,是否涉及非法荐股值得关注。
对于正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而言,直播间的“大V”“股神”,则是其揽客的通道之一。一旦“请君入瓮”,会有专员通过企业微信进行点对点“轰炸式营销”,其夸大其词的营销手段是否涉嫌违规,有待监管部门查实。
直播平台审核变严“股神”仍有露头
在前端审核趋严后,从事涉股票直播的主播已大幅减少,直播用词也较以往规范谨慎,但仍有一些财经主播“昼伏夜出”。浏览可见,大部分主播在低价售卖炒股软件或选股指标,一些主播还公开帮粉丝点评个股,预测未来走势。
“这是直播平台今年提出的新要求。我一不推票荐股,二不骗粉丝赚昧心钱,三有执业证书,对我没太大影响。”某知名短视频平台财经主播老余(化名)对记者说。
老余所说的新要求,是该直播平台要求涉股票类财经主播一律露脸直播(系统随时审核是否为录播),并显示即时时间,同时还要在直播平面上列示主播姓名、所属公司及执业编号,并充分揭示相关投资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前端审核趋严后,该平台从事涉股票直播的主播已大幅减少,直播用词也较以往规范谨慎。就在几个月前,该平台还充斥着大量“股神”,其中一些已发展成为数十万粉丝的“大V”,他们通过吹嘘过往战绩或假冒知名游资等方式,吸引粉丝付费加群,赚取高额收益。
据观察,本报此前报道涉及的“佛系复利666”“财品新亿”等财经“大V”如今鲜有踪迹,有的已更名换姓;曾打着知名游资“溧阳路孙哥”名号的主播“沧海横流”,更是在更名的同时删除了全部过往信息。
不过,仍有一些财经主播“昼伏夜出”。连续几天,记者在晚上10点后打开某短视频软件,搜索“股票”二字,会弹出大量财经主播。
“只要六毛八,就可以买到这个选股神器”“利用这个软件我们年前就选中这只大牛股”……浏览可见,大部分主播在低价售卖炒股软件或选股指标。一些主播如“金金理财”还公开帮粉丝点评个股,预测未来走势。
更有主播直接在直播间打出“明日金股002XXX”,以此来吸引用户。此外,还有一些财经主播在聊股票的同时,还向粉丝“普及”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特性的期货交易。
看似专业的财经主播“好为人师”,是否合规?记者注意到,上述大部分财经主播未在直播间列示相关执业资格。有些主播言谈不够专业,有的甚至连股票名称都念错。
以招揽潜在客户为目标,以低价售卖软件、课程等为手段,在直播间中公开点评、指导个股或期货交易,是否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又未知(由于部分主播不露脸,即便有执业编号,也难判断是否是本人),在此境况下,主播分析股票、推荐股票的行为是否构成了非法荐股?
有证券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非法荐股是指无资格机构和个人向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等直接或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平台整改的难度在于,直播主体众多,如何能做到精准识别并长期动态监督主播‘人证合一’。”
5个月28800元!投顾完成“最后的收割”
财经主播直播时挂个卖课链接,在客户买课且与投顾公司对接上后,对方“接管”客户,向其营销其他涉股票业务,同时收取价格并不低的咨询服务费,完成“最后的收割”。
“低价卖软件、卖秘籍只是由头,这些东西甚至可以白送给你,核心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圈定客户并引到平台外,再通过付费咨询收你的钱,这才是大头。”老余一语道出了本质。
另有财经主播透露,曾有人私信联系他进行商务合作,只要有客户加到对方体系内(企业微信等社交工具),就会付给该财经主播220元/人。具体操作方法是,该财经主播直播时挂个卖课链接,在客户买课且与投顾公司对接上后,对方“接管”客户,向其营销其他涉股票业务。
也就是说,在各路财经主播吸粉、拉客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