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国在风高浪急的内外部环境下行稳致远的一年;2023年,是我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闯关夺隘的新起点。承上启下之际,如何落实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施工图”?开年伊始,上交所紧锣密鼓地举行了多场以走进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走进市场机构为主题的座谈会,“侧耳倾听”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以“走进”的步伐“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求索之路。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从“全、钻、悟、行”的治学方法,到“两个结合”的工作方法;从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切实把握,到对“守正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之路”的深刻思考,一堂堂有声有色、层层递进的党课也在上交所同步开讲。
在党课现场,上海证券报记者捕捉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守正创新”。从教到学、由言及思,这四个字映在屏幕上、融在讲义里、记在本子上,既串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线,也掀起了上交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热潮。
躬身入局
“三走进”开实干实践新局
资本市场是一个机理复杂的生态,怎样更好地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作用,营造良性、高效、有序的市场生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一个月来,上交所党委班子积极推进“三走进”行动,与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分别举行了多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座谈交流会。
在“走进投资者”座谈会上,中小投资者及投顾代表结合自身参与资本市场的经历畅谈了体会。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使命担当,上交所党委亦为当前工作“划出重点”:一是要从严把好市场入口关与出口关,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加大退市新规执行力度,从严打击财务造假、传播虚假信息、非法荐股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持续优化代表性指数编制,关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普惠性创新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三是平衡好投融资两端的监管服务,重视培育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引导规范机构投资行为,形成理性投资氛围;四是进一步畅通投资者沟通交流渠道,协调解决投资者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投资者说明会的覆盖面和可达性。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和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质量是支撑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在上交所日前举行的“走进上市公司”座谈会上,共有10家与会的上市公司代表结合自身和行业特点分享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基本路径、关键举措、实现目标、政策支持等路线图的理解认识,并对上交所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自律监管的首要目标,上交所党委表示,下一步一是要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通过把好上市审核关口,让资源真正实现向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倾斜;二是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政策工具流程,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上市等手段不断做优做强;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估值体系,强化市场对央企国企的价值认同;四是继续加大对受疫情冲击严重行业的扶持力度,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在复工保障、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机构,在上市保荐、发行承销、证券交易、财务顾问等全业务链条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在“走进金融机构”座谈会上,9家参会券商和基金公司代表分享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举措和心得体会,并与上交所深入交流了金融机构如何加强使命担当,强化“五个统筹”、聚焦“三个始终坚持”,强实干、行实效。
与会券商和基金公司代表表示:一是要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时效”和“实效”,持续在学深悟透、细照笃行、压实责任上下功夫。二是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要求;统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财富管理需求;统筹改革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统筹对外开放和金融安全。三是恪守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聚焦“三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立业之本,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活水”;始终坚持丰富高质量金融供给,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始终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此外,会员单位和基金公司代表还对优化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完善科创板做市商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积极践行“三走进”的同时,上交所也在主动转变作风,以“三开门”为抓手打造“店小二”精神。一方面,上交所“开门办审核”更加深入人心,2022年全年接听科创板上市咨询电话超2万次,现场接待申报前咨询沟通99次,受理债券审核咨询1.1万件,现场接待咨询34次;另一方面,“开门办监管”更加精准有效,上交所2022年日常接待沪市上市公司来访285家次,“部门负责人接待日”接访公司90余家,走访调研20个地区129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开门办服务”更加系统全面,上交所通过加强股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