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投资者"借基入市"红利券商财富管理进阶还有什么招?
时间:2023-02-0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量空间在哪里?

近年来,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经历了基金销售的狂热期到冷淡期——2021年市场火热基金大卖,2022年“股债双杀”基民“持损”。今年年初A股市场回温,但个人投资者入市谨慎,财富管理业务未见“开门红”行情。

在经过结构性牛市及震荡市后,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取得了哪些成效,仍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着力点又在何处?当前投资者对2023年宏观经济的预期有所改善,市场行情也呈现回暖态势,证券时报记者通过采访多家大中型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专家,展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方向。

财富管理迎多重挑战

“房住不炒”定下基调,居民财富逐渐从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另一方面,储蓄搬家,居民资产从储蓄转向权益投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财富管理市场也得以蓬勃发展。

2020~2021年,权益市场的上涨态势吸引着投资者“借基入市”,证券公司以产品销售作为抓手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53.97%,财富管理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不过,2022年A股市场大幅调整,债市在下半年回调,无论权益类基金还是固收类基金,均出现净值跳水,基民收益明显受损。

尽管今年年初二级市场回暖,北上资金“大扫货”,但个人投资者入市态度谨慎。有基金圈人士表示,前两年的结构性牛市造就“炒股不如买基金”神话,大量投资者疯抢爆款基金,如今连续两年都未能回本,投资者“借基入市”的信心大幅受挫。

不仅入市者少,产品赎回需求也在上升。由于基民去年因“持损”未大面积赎回产品,近期随着市场回暖,个人投资者陆续回本,希望落袋为安,短期内也令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承压。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方强对近年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申赎情况进行复盘,他表示现阶段权益型基金赎回规模上升的概率较大,一方面是因为资金有阶段获利了结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

另一大因素在短期内也对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去年以来,“存款回流”现象出现。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全年金融数据,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而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仅增加9.9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加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经历了结构性牛市和震荡市,面对金融资产配置,投资者观望情绪尚显浓厚,信心有待重建。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修复速度还要继续提高,这对证券公司以产品作为抓手的财富管理模式提出了考验。

潮水退去后的思考

在市场连续上涨的环境中,很难区分财富管理转型的成效是来源于市场的“贝塔”,还是财富管理服务的“阿尔法”。产品对财富管理展业固然重要,但当行情不景气,净值集体下行,财富管理机构会否容易“裸奔”?

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成员、财富管理事业部总经理王苏龙谈到,目前各家证券公司所提供产品的风险关联度和风险一致性都很高,在市场行情较好的年份,各类型产品都容易实现较好收益,但在市场环境较差的年份,各类型产品又都普遍出现亏损的现象。

在他看来,当前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能力仍需提升。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核心是要为客户提供多元的、风险关联度低的产品,从而实现风险对冲和有效的资产配置。

国信证券财富管理与机构事业部投顾中心、基金投顾中心总经理李斌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最大痛点是多元资产配置的均衡不足,单产品销售组织模式、营销人员产品配置能力较弱就是具体体现。

他谈到,2022年市场对从业人员及客户给出了两个清晰的结论:一是任何单一品种,不管是哪个类别,都不能防御风险;二是从长期看,均衡的资产配置能够避免掉进择时陷阱。很多客户去年初在股票投资上亏损很大,后来转向持有债券,债券后面又跌很多,最终面临两头挤压和两次亏损的风险。

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也提到,2022年券商代销权益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较大,客户投资出现一定亏损,投资体验不甚理想,资产配置服务有待进一步推广。券商的公募基金投顾业务与行业公募基金整体保有及代销规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基金投顾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她还表示,投顾服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场大幅调整阶段,行业机构在提供个性化、高频化服务方面有所不足,出现一定服务空白及服务心理落差。

增量空间在哪里?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稳增长导向,疫情防控政策得到大幅优化,宏观经济有所回暖,对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站在当前节点,今年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增量空间在哪里?

从财富管理业务的土壤环境来看,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居民财富配置仍然会向金融资产靠拢,居民资产从储蓄转向权益投资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二级市场方面,在权益市场修复、经济回暖叠加流动性合理宽裕的背景下,今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暖阳”。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