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之殇:策略与市场风格偏离 头部公募沦为业绩腰部
时间:2023-02-06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从2019年和2020年的百亿爆款和造星盛宴,到2021年特别是2022年的赛道坍塌和明星陨落,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一个有起有落的发展周期。潮水退去后,公募行业格局已悄然生变:曾依赖爆款基金做大规模的头部公募,因业绩拖累逐渐沦为“业绩腰部”公司。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首发规模超百亿的36只股混基金,在2022年录得超20%的平均跌幅。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偏股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已不见耳熟能详的头部公募身影。但削弱业绩的不是基金规模本身,而是大基金的单一策略与市场风格的严重偏离。

业内人士不禁要问:“明星基金经理”是真明星,还是一种营销策略?在明星效应下,基金业绩下滑会引来广泛关注,从而伤及基民利益和基金公司形象。这些探讨步步深入,最终指向了一个问题:基金公司和基民利益不一致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该如何解决?

头部公募主动投资水平下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相关数据显示,以“广义口径+规模加权平均”为统计口径,呈现了过去20年不同阶段基金公司的平均主动股票投资管理收益率排名情况,并给出一个明确结论:老牌基金公司仍占有一定优势,但在过去3年、过去4年、过去5年的排名中,“中生代”基金公司正在崛起。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依然可见大公募身影,如易方达、国泰、建信等,但信达澳亚、农银汇理、汇丰晋信、中庚、鹏扬等一批近年来持续焕发活力的中小公募,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排名位置均呈现出了明显的后来居上势头。

需要指出的是,以“广义口径+规模加权平均”为统计口径,即是对各家公司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进行规模加权后得出的主动管理收益率。这意味着,在2019年以来的这轮大发展中,作为主角的头部公募旗下大规模权益基金并没有输出相应的投资业绩。甚至由于某些上百亿大基金的大幅亏损,头部公募整体主动投资水平出现下降,在业绩排名中逐步沦为“腰部”公司。

Wind基金公司偏股型业绩指数的排名情况指向了类似趋势:2019年至2022年间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分别为红土创新基金、中庚基金、南华基金、鹏扬基金、财通资管、农银汇理基金、金元顺安基金、信达澳亚基金、英大基金、圆信永丰基金。即便扩展到前二十位,除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外,上榜公司均为中小公募。

在更具体的基金经理偏股型业绩指数排名上,这一趋势可以看得更为清晰。根据Wind数据,2019年至2022年间基金经理偏股型业绩排名前二十,以管理规模适中的基金经理居多,且大多来自中小公募,如王鹏(泰达宏利基金)、万民远(融通基金)、韩创(大成基金)、缪玮彬(金元顺安基金)、神爱前(平安基金)等,那些曾管理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顶流明星基金经理,已是踪迹难觅。

36只“爆款”平均跌幅超22%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记者表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募集的多只“百亿爆款”公募基金在2022年的权益市场中出现下跌。天相提供的数据显示,此期间首发规模超百亿的股混基金共计36只,2022年平均跌幅为22.34%,使得前期热情高涨从而追高参与的基民体验不佳。“对头部公募来说,这虽然使规模在短期内快速增加,但基民满意度的下降或对后续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

以某位重仓消费白马股出名的顶流基金经理为例。公开数据显示,他管理的4只基金在2019年和2020年取得50%-85%的耀眼业绩,基金规模随之快速攀升,最高时不低于800亿元。但在赛道回调后,4只基金在2021年至2022年三季度期间总亏损近350亿元。2022年四季度蓝筹白马股出现反弹,4只基金单季度均取得了逾40%的涨幅,总盈利约58亿元。对重仓蓝筹股的数百亿基金而言,这一涨幅已是相当可观。但对高位买入的基民而言,反弹过后依然存在20%甚至超过30%的亏损缺口。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对记者说,基金规模本身会影响基金运作思路和策略,小规模基金相对大规模基金在策略选取空间上更丰富更灵活,能否转换成业绩则与基金经理能力和公司投研支持有关。

“爆款基金之所以成为‘业绩包袱’,更多原因在于基金策略与市场风格不匹配。”财富管理机构金斧子CEO张开兴对记者表示,当市场风格突变、规模容量远超基金经理操作能力范围时,基民亏损随之而来。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也对记者表示,基金规模越大,策略灵活性越低,大部分仓位只能购买大市值股票。“但中国小市值股票的超额收益优于大市值股票,市场的阿尔法收益也常常好于贝塔收益,所以大基金业绩一般很难跑赢优秀的中小基金。”

根据远川研究所资管组黄晓峰的统计,2022年收益超10%的主动权益基金,基金规模在2022年初均在50亿元以下,而百亿级大基金(除安信稳健增值实现正收益外)均遭遇亏损。黄晓峰同样认为,策略与市场风格不匹配是大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

是真明星还是营销策略?

“船大难掉头”是显而易见的,喜欢造大船的则是大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主要收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