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业绩繁荣之下藏变局一体化厂商有望成赢家
时间:2023-02-0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近日,上市公司2022年度业绩陆续披露,光伏行业普遍预喜。2022年光伏行业的主题是涨价,背景则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硅料企业是最大受益者。不过,始于去年末的降价潮已经在近期陆续企稳,产业链正式进入利润再分配阶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硅料降价让渡的利润将主要在下游电池、终端等环节重新分配,而一体化布局的厂商最为受益。

展望2023年,光伏行业一体化布局的趋势将持续加深,头部厂商加码一体化产能、补齐产能弱项;同时,N型电池技术持续渗透,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均提出了更高的N型产品出货份额目标。这些变化也从侧面解释了上游利润向电池、一体化企业转移的原因。

光伏产业链普遍预喜

硅料企业是2022年光伏行业最大受益者。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52亿元~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190~192亿元,同比增长231.94%~235.44%。新特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130亿元,同比增幅超162%。

去年最后两个月,硅料价格快速走跌,但从全年看,硅料均价仍处高位。通威股份称,2022年高纯晶硅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新特能源也强调了去年硅料量价齐升的因素。大全能源则指出,光伏产业其它环节扩产提速,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前期的扩产战略效应逐步体现,报告期内持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同比均有所增加,实现业绩显著增长。

作为硅料的直接下游,硅片企业去年基本上顺利传导了成本压力。2022年,隆基绿能预计净利润145亿元~155亿元,同比增加60%~71%;TCL中环预计净利润66亿元~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硅片新秀方面,双良节能预计净利润9.5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长206.32%~238.57%;上机数控预计净利润30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75%~93%。

两家硅片龙头均提到了应对硅料成本高企的情况。隆基绿能表示,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硅片和组件销售量价齐升,收入、净利润增长较快。TCL中环则强调了在光伏供应链大幅波动下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性。

相比2021年的大面积亏损,光伏电池企业在2022年打了一场翻身仗。爱旭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21.1亿元~25.1亿元,2021年该数值为亏损1.26亿元;钧达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6.8亿元~7.8亿元,上年为亏损1.79亿元。两家公司均实现扭亏为盈。

通威股份、爱旭股份、钧达股份等头部电池厂商均提到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产品售价上升;新产能释放、产能规模扩大也是几家公司提到的共性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产品结构的优化,一方面是从小尺寸升级为大尺寸,另一方面是TOPCon等新型电池技术开始量产。

2022年,组件企业业绩增幅也很可观。晶澳科技预计2022年净利润48亿元~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174.69%;天合光能预计净利润34.2亿元~40.2亿元,同比增长89.69%~122.68%;晶科能源预计净利润26.6亿元~29.6亿元,同比增长133.05%~159.33%。

光伏一体化趋势加速演进,多家头部厂商补齐产能弱项,这也是促使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晶科能源提到一体化产能结构优化,东方日升也受益于自供光伏电池比例的上升。

“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晶澳科技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绩分化暗藏玄机

光伏行业一派繁荣景象下实际上暗藏变局,如果对各家企业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进行拆分,可以发现去年四季度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单就去年四季度而言,通威股份净利润区间为35亿元~55亿元,即便考虑2022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及固定资产报废对业绩的影响,公司四季度盈利区间环比去年三季度单季95亿元的净利润也有不小的降幅;大全能源四季度单季净利润约为39亿元~41亿元,环比三季度单季超过55亿元的盈利也有明显下降;新特能源也出现了四季度环比净利润下降的情况。

“去年11月到今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硅料价格虽然大幅回调,但实际成交量并不大,以零售散单为主。”吕锦标告诉记者,影响硅料企业去年四季度业绩的主要原因并非价格,而是由于去年11月、12月,很多已经签订的硅料长单延期执行,下游硅片厂商推迟提货,“头部硅料企业的产能基本都被长单锁定,去年末出货节奏受到影响,销售规模下降、库存增加。”

去年末,硅料无量跌价,硅片则经历了杀价清库存的过程。硅业分会曾在去年末硅片价格“断崖式”下跌时指出,拉晶环节迫近成本线,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仍可维持薄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从上述企业业绩情况看,头部企业掀起的价格战的确对硅片新势力厂商的业绩造成了伤害。

下游市场则是另一番图景,电池环节的爱旭股份去年四季度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